这个春天,北京前门附近的三里河公园在社交平台热度颇高,小桥流水的景致引得众多游人拍照打卡,不少人评价“这里像是把江南水乡搬进了京城”。
邓伟 摄
沿着三里河公园向北走进青云胡同,“网红”餐馆在四合院里云集,热门包厢一座难求;颜料会馆定期开展戏剧演出,非遗体验、艺术展览、读书会等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胡同街区与潮流消费新业态相得益彰,为市民游客打造出一个隐于闹市中的精神家园。
二环内“江南水乡”火了
从东城区草厂三条胡同走进三里河公园,成群的锦鲤游过青云桥,一对黑天鹅正在水面觅食,岸边柳树垂下绿丝绦,丁香花在风中摇曳。“北京二环里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许多头一次来这里的游人,不免发出这样的惊呼。
沿着石桥走向公园深处,两家“网红”咖啡馆很是热闹,河畔的十几张桌椅座无虚席。现磨咖啡阵阵飘香,不时还有身着汉服的游人前来取景拍摄。
“快看那里有一只鸡!”忽然,一位小朋友发出一声惊呼,便追上前去。常来这儿的人,早已习惯喝咖啡时偶遇“溜达鸡”的奇妙场景。店员告诉记者,这是周边居民自家养的母鸡。几年前刚开业时公园人不多,这两年周边业态越来越丰富,吃饭的、看戏的都来了,小园子越来越热闹,这些鸡都不怕人了。
穿过咖啡馆后门,记者来到一方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里。这处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里面开着两家餐厅和另外一间咖啡馆。傍晚时分,咖啡馆闭店打烊,四合院厢房里的包间热闹起来。由“网红”京城大厨“老饭骨”开出的淮四九宴餐厅散座已经满座,包间也被预订一空。
演艺新空间一票难求
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对面,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颜料会馆。会馆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缮后保存至今。如今,会馆戏楼重新面向大众开放,京剧、越剧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每周六晚还有相声演出,不少热门场次一票难求。
经典越剧《红楼梦》首场演出上演前一周,门票就已售罄。“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声珍重,泪湿罗衫。”伴随悠扬的越剧唱腔,观众沉浸在大观园的世界里。演出后,演员还带妆游园,成为三里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这里共举行240多场演出,还承办了近百场亲子研学活动。藏在胡同里的文物古建,如今成了文化演艺新空间。
颜料会馆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戏楼背后的院里有家书店。周三下午,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如期举行,人们各抒己见,交谈甚欢,悠扬的古琴声从隔壁房间隐隐传来——一位古琴表演艺术家正在抚琴。
书店主理人罗岚告诉记者,除了读书会和古琴、茶艺表演,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非遗体验、花艺课、音乐会、春日酒会、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
胡同街区融合潮流业态
在前门大栅栏一带,三里河公园北侧的草厂胡同里,还散落着多处会馆。它们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亲历者,也是古都文化开放融合、生生不息的重要见证。
近几年,临汾会馆、颜料会馆、韶州会馆等陆续开门迎客,人们可以参观特色展览、品茶、看演出。这些会馆古建与三里河公园互为呼应,保留城市文化记忆的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打造出一个闹市中的精神家园。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实体商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提供线上无法替代的文化体验和情感连接,历史悠久的胡同街区和古建空间具有深厚积淀和文化内涵,也为新消费业态提供了独特的场景支撑。
记者从青云贰拾叁艺术中心和颜料会馆运营方天街集团获悉,今年下半年还将在鲜鱼口街附近打造一条消费街区,引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潮流业态,让胡同片区进一步焕发出新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