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1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体重管理
百余名专家将在线上线下为市民普及健康体重科普知识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昨天(28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本市可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达119家,占总数的44.91%;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达76家,占总数的21%。市卫健委也将与市体育局携手,计划打造2个以上体医融合试点单位,设立“运动健康门诊”,帮助人们更好管理体重。
据市卫健委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黄若刚介绍,在医疗机构内,目前全市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积极整合营养、内分泌、中医、心理等相关专业资源,开设体重管理中心或体重门诊,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
据初步统计,目前本市可以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达119家,占总数的44.91%;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达76家,占总数的21%。今年,还将有3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体重管理服务。
为帮助更多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全市还组建了由100余名专家组成的北京市体重管理健康科普专家库,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广大市民普及健康体重科普知识。本市创新体重管理科普形式,大力推动体重管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公共场所,推广使用“一秤一尺一日历”,提升家庭、学校、单位、宾馆等场所的体重秤配置率,将广场舞、八段锦、健步走等健身项目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持续营造健康体重管理社会支持性环境。
在北京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过程中,北京市体育局将重点做好理念引导、服务供给、运动指导等工作,助力逐步养成科学运动习惯。据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石风华介绍,2025年,本市有丰富的赛事活动供给,从年初到年末有7个全国性的全民健身主题示范活动。值得期待的是,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再升级,石风华表示,2025年将持续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新建或更新60处足球、篮球等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推进“国球进公园”“国球进社区”活动,配建乒乓球等健身设施400余张,给市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运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