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锁钥’是什么意思?”“古时候敌人就是从这里打进来的吗?”从北京密云古北水镇穿街过巷,到司马台长城拾级而上,外国“学生”威廉一家紧跟着00后“老师”杨迁的脚步,丝毫不敢掉队。杨迁一路走一路讲。听着故事,老外们一会儿瞪大双眼,一会儿捧腹大笑,时不时还会抛出几个“苦思冥想”出来的问题。满满当当一整天,老外全成了“中国迷”。
去年硕士毕业后,杨迁成为密云区古北水镇景区客户服务中心的英文讲解员。她不仅英文说得溜,还是个中国历史“发烧友”,尤其喜欢长城文化。这个“五一”假期,杨迁在景区各个地点奔波,给不远万里而来的外国游客做讲解。
从墨西哥远道而来的威廉一家曾多次游览古北水镇和司马台长城,每次来奔的主题都不同,用威廉自己的话说就是“常来常新”。“这次突然注意到,司马台长城各处城墙长得不一样,为什么设计的时候没有统一呢?”威廉这个疑问,杨迁曾专门研究过,“原因有很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就地取材,地形和军事上也有不同需要。所以我们能看到不同样貌的城墙,包括单边墙、双边墙和障墙,有砖砌、石砌和砖石混砌等,这体现了古代匠人的建设智慧。”
干一线讲解近一年,杨迁俨然成了一名“行家里手”。记者不禁好奇,这份热情缘何而起?
“这还得从大一暑假说起。”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延庆开幕,杨迁被选为政务讲解志愿者,上班时要给五湖四海的来宾沿着既定线路讲解,下班了她不急着回宿舍,而是和不同国家展馆的工作人员交朋友,请各展区的设计师、工程师给自己答疑解惑。这一聊不要紧,新奇的知识似江水奔涌而来,杨迁后续的讲解“段位”直接拔高,也更有自信。会后,“要不要正式做一名讲解员”便进入了她的职业愿景。
去年6月,杨迁硕士毕业,已经积累了不少解说经验。提起加入古北水镇英文讲解团队,她很是得意,“来这儿的老外特别多,有的是‘中国通’‘长城迷’,有的是头一回来中国,对历史文化兴趣特别浓。我的发挥空间很大,既能面对面给他们讲中国故事,交到好多国际朋友,还能做他们爱上中国文化的小小‘引路人’,这很令人自豪。”
要做“引路人”,首先知识储备得够丰富。平日里,杨迁最喜欢的就是看长城相关的英文纪录片,“里面点滴的专业知识我都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困扰我的英文词汇都能学到,我不仅会反复看,还经常做笔记,对着镜子演说,模拟现场情景。”
采访到此,杨迁突然点亮手机,得意地为记者分享起她最崇拜的短视频博主“Jason徐朱成”——他是一名英文导游,在抖音有着50多万粉丝。视频里,外国游客在园林漫步,导游则用清晰流利的英文讲解着“什么是月亮门”“门槛有什么讲究”等趣味小知识,老外听得格外入神。
“入神的还有屏幕前的我!很多这类优质英文讲解短视频,我都会反复看很多遍,学习他们的用词、语调、神态甚至藏着的小‘包袱’。”在杨迁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文讲解员并不是最终目标,“我希望把更多中国故事讲给老外听,让他们能真正爱上中国文化。这份事业让我充满力量,成就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