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京华书院|建设新时代美丽首都
2025-05-14 10:04 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

来源标题:京华书院|建设新时代美丽首都

建设新时代美丽首都

文/张勇

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加强首都绿化彩化立体化工作,是助力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让市民尽享绿色生态福祉的重要途径。

北京近年来通过系统性生态规划与城市更新,在绿化、美化及立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森林覆盖率达44.95%、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100个、制定《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建成绿道2015公里、屋顶绿化建成300万平米、完成通州绿心公园等标志性绿化成果。同时还存在不足,一是城市绿化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立体绿化总体覆盖率不高,生态廊道和绿道网络建设和连接性仍需加强。二是园林绿化植物种类较为单一,尤其是冬季阔叶常绿植物种类匮乏。三是生态和科技理念不够,绿化场景应用不足。四是公众参与度不足、参与渠道不畅、宣传教育不足等。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仍需再接再厉,持续扩大城市立体绿量,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推动绿道建设和增彩延绿建设等示范性项目。

一是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将绿化、彩化、立体化作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世界公认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超50%,划定36个自然公园和4个自然保护区,串联成全长300公里的“环岛绿廊”,87%的公共住宅区设有居民自治花园。伦敦绿化的核心理念是“让自然重回城市”,47%土地为绿色空间,拥有3000个公园,新建建筑屋顶绿化率需达20%。目前北京市正在全面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花园城市建设是综合性工作,“面”需要有重要“点”甚至“亮点”的支撑。建议充分借鉴各地经验,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全面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二是由量向质转变,全面提升城市绿化美化立体化水平。在“绿起来”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向“好起来”转变。一是加强景观大道、绿道建设。绿道串联着城市的山水人文,发挥着休闲游览、康体运动、生态体验等多元功能。景观大道、绿道建设应突出主题特色,持续建设提升城市韧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可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景观大道、绿道模式试点,进行串联,打通堵点。二是加强彩化建设,突出北京的季相特征。结合植物季相特征,以春花、夏荫、秋叶、冬枝营造四时植被景观,逐步推动绿化向彩化、花化、果化转变。推进植物主题景观建设,形成徜徉于林海、花海、大地景观体验的特色景观,突出北方城市四季变化的景观特色。三是大力推动立体绿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建筑“第五面”(屋顶)、墙面、立交桥、道路边坡等,增加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丰富植物品种,进行引种驯化,选育抗旱、抗寒、耐风植物和攀援性植物,打造立体化绿化空间。

三是加强科技支撑,构建以本土树种为主力、以引种驯化为补充、以新优品种为特色的丰富植物种类格局。植物种类是绿化彩化立体化的重要基础,除本土树种外,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科技攻关,重点解决北京冬季常绿树种不足和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不足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乡土植物应用。北京的乡土树种种类较为丰富,应用成效显著,可进一步依据北京气候特点,强化植物特色化配置,以乡土树种为基调,统筹乔、灌、草比例,加强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方式的多样化,达到层次丰富、结构稳定、特色突出的生态景观效果。二是加强引种驯化和新品种选育推广。北京有国家植物园、科研院所、众多高校及园林花卉企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一方面要加大植物引种、驯化力度,引入国内外观赏性强、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尤其是常绿、彩叶、秋色叶植物,为北京绿化增彩延绿。另一方面加大常绿阔叶树以及藤本常绿植物、增彩植物科技攻关,进行选育和推广,努力实现“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城市风貌。

四是突出生态理念,加强园艺疗法应用,AI赋能绿化工作。一是加强雨洪管理结合,北京夏季降雨集中,在绿道中应用海绵城市技术,比如混合花境、雨水花园等,提升道路渗透率和城市雨洪应对能力。二是提高植物景观韧性,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和生态性,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增强城市在承受各种极端扰动,如遇气温骤变、暴雨干旱等,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冲击。三是加强园艺疗法应用,在城市绿化中的植物群落营造,在植物选择上注重康复景观植物应用,加大康复花园等设计和建设,调动百姓参与园艺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四是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如新型绿化材料、生态修复技术等,提升绿化质量。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研究建设城市绿化数字平台,实现植被健康智能监测,设置评价和管理体系,提升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机制和制度保障,倡导全民参与。完善相关条例、制度,如出台立体绿化相关政策规定,保障立体绿化建设数量和质量。有效保障和指导全市绿化、彩化、立体化发展。同时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避免短期景观行为,保障建设成效长期持续。完善参与渠道,鼓励公众通过平台或线下渠道对花园城市和绿化、彩化、立体化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通过自然科普教育、园艺课堂等形式,广泛宣传,增强公众认同感。强化共治共享。通过组织公益种植、举办社区花园节等,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推广“认建认养”,鼓励市民通过认养树木、绿地等方式,推动居民参与社区花园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增强居民归属感。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