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

2025-05-29 07:18 北京日报

原标题:周日全市进入汛期,预计今年强降水日数偏多

774个防汛险村安装汛情监测站  

6月1日,北京市将进入汛期。北京市政府新闻办昨天(28日)组织召开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汛期北京降水总量偏多,强降水日数偏多,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日数预计达6至8天。全市774个防汛险村装上了汛情监测站,采用“4G+北斗”双模通信技术,确保极端天气下监测数据的正常回传。

降水量将多1至3成

“今年汛期,气候将呈现降水总量偏多、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的趋势特点。”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宗志平介绍。

具体来说,预计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90至5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至3成。全市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日降水量≥25毫米)降水日数为6至8天,比常年同期偏多。预计平均气温为24℃左右,比常年同期(23.4℃)略偏高;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为10至1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宗志平表示,6月出现阶段性极端高温天气概率较高,北部地区气象干旱风险较高;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出现阶段性极端强降雨概率较高,西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15处积水点治理纳入民生实事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介绍,本市在城市积水内涝、流域性洪水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防汛风险。

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较低的路段,遇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较大;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流域存在险工险段83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遇超标准洪水仍有风险;北运河左堤通胡大街至东六环西侧路段的三公里不连续堤段,正在开展堤防加固工程建设。

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表示,针对积水内涝,本市更新完善了全市529处历史积水点台账,莲芳桥、西黄村等15处积水点治理纳入今年重要民生实事。

为强化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一批水利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我们正在推动永定河官厅山峡洪水控制性工程、二道河水库、西峰山水库等规划建设。加快实施钻子岭水库、温潮减河、永定河卢三段和卢梁段综合提升、潮白河综合治理等工程。推进坝河口、南口、白羊城等蓄滞洪区建设进度,提升全市防洪排涝能力。”刘松波说。

3649套设备监测泥石流隐患

针对地质灾害隐患这一汛期重要风险点,市规自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周同伟介绍,预计汛期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与多年平均值持平。类型以山区公路沿线小型崩塌为主,遇极端强降雨,存在发生泥石流风险。重要防范点位包括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村庄、学校、景区人口聚集区,山区公路沿线、在建工程等重要建设活动区。

对此,全市部署了3649台(套)监测设备,覆盖全部泥石流隐患点位;结合雨情,200名专业人员、13台无人机、3台边坡雷达将一线待命,开展应急监测。1200余名群测群防员持续开展拉网式排查,将异常情况实时传送到指挥系统,及时提醒周边群众防灾避险。

提升旅居设施“平急两用”能力

基层也在加大力度,提升公共基础设施防汛保障能力。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倪娜介绍,昌平正重点推进西峰山、钻子岭2座规划水库建设,加快白羊城、南口及沙沟河蓄滞洪区工程建设,有效减轻下游河道及周边区域防洪压力,显著提升北运河流域防洪能力。

作为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平谷区建立了“平急两用”旅居设施转换启用机制。“去年汛期,我们组织防汛避险转移7次,集中转移安置4800多人次,其中转移到‘平急两用’旅居设施的占比95%,这些设施在防汛避险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谷区副区长付强介绍,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平急两用”的实践性应用,提升全区防范应对汛期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