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中国好人候选人王应梅:京西大山中的16年孝老爱亲之路

2025-05-29 13:47 新京报

来源标题:中国好人候选人王应梅:京西大山中的16年孝老爱亲之路

丈夫重病、婆婆残疾,一个家庭风雨飘摇……在京西门头沟的大山中,54岁的王应梅,用十六年的时间,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照顾患病的丈夫、守护残疾的婆婆,抚养年幼的孩子……近日公布的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人榜”北京市候选人名单中,王应梅被举荐、评议为“孝老爱亲”候选人之一。

王应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斋堂村村民,1992年,王应梅与丈夫史宽营结婚,和婆婆生活在一起,2007年孩子出生,这个四口之家,像山里的许多家庭一样,虽不宽裕却平静祥和。

2009年11月,不幸降临到王应梅的家庭,丈夫史宽营因重度痛风,致使关节变形、活动受限,病症导致他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在止痛药物的维持下,生活基本自理,但家里家外的重体力活儿再也无能为力,曾经扛百斤粮食疾步如飞的汉子不再如前,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支柱。

那时丈夫常说:“没带你过上好日子,还拖累你。”但王应梅顾不上神伤,每天柴米油盐、洗洗涮涮的家庭事务齐齐向她压来,可口的饭菜、崭新的衣服都先紧着家里人,她有时候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生病了也是扛一扛就过去了。她无数次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凌晨独自背着高烧的孩子奔往医院,天不亮就要赶回家里给丈夫、婆婆做饭,这些小事无不彰显着她对家庭默默无言的爱,她总说,“日子难也不能哭丧着脸,家里人还等着管呢!”

为了维持家庭开支和支付医疗费用,家中积蓄很快见底,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也入不敷出,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应梅家庭申请到了低保,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2017年7月,厄运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婆婆突发脑梗,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下肢残疾,只能长期卧床,王应梅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但她始终在婆婆身边悉心照料。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小院,王应梅就已经起床。准备完早饭,回到屋内给婆婆洗漱擦拭、整理衣物,张罗一家人吃早饭,开启忙碌的一天。每天给婆婆翻身、轻揉按摩、梳理头发、擦身洗脚,在王应梅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衣着干净整洁,人看起来也很有精神。

由于行动不便,婆婆总是不愿意出门,为了不让婆婆闷在家里,只要天气晴好,王应梅总会主动推着婆婆到村子里晒太阳、散步,与街坊邻居唠唠家常。

尽管操持家务、照料丈夫和婆婆起居等繁重的家庭事务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王应梅始终没有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她深知,教孩子做人比什么都重要。懂事的孩子完成作业之余,也总是帮家里扫扫地、洗菜刷碗。

十六年间,王应梅用双肩扛起三代人的命运,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以最朴实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答卷,用爱与责任彰显着新时代的好家风。

责任编辑:马剑(QZ0014)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