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南龙北上”助阵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

2025-06-03 02:15 新京报

来源标题:“南龙北上”助阵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

5月31日,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首次北上的广东岭南龙舟队进行精彩表演。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全国主会场(北京)暨2025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于5月31日在通州大运河举行。活动由开幕式、岭南龙舟表演、大运河文体旅消费季、北京端午节龙舟大赛、龙舟拔河赛、北京桨板公开赛、北京皮划艇公开赛、北京市拔河比赛、北京腕力公开赛等组成,参赛运动员近2000人,累计吸引观赛群众约18万人次。

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龙舟品牌活动、端午假期热门旅游线路。活动打造了“赛事+”多元融合矩阵,充分发挥体育链接作用,促进体商文旅融合发展,是搭载“假期经济”和“赛事经济”双引擎的全民健身综合体活动,将为大家带来体育赛事、民俗表演以及吃、游、购、娱等全方位的假日新体验。

体育赛事部分由六大主题赛事组成,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生态基底,形成“人在景中赛”的独特体验。创办于2009年的北京端午节龙舟大赛迄今已举办了十六届,比赛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北、广东等地的32支龙舟队参赛。龙舟拔河赛是今年全新设置的趣味赛,将龙舟和拔河项目巧妙结合,既保留了竞技性,又增添了趣味性,让参与者和观众耳目一新。

此外,北京桨板、皮划艇公开赛吸引了300余名运动员参赛,将近年来的新兴潮流体育项目与龙舟嘉年华相结合,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其中,北京桨板公开赛设置21公里半程马拉松赛,是北京地区唯一水上运动马拉松项目,弥补了北京长距离水上运动项目的空白。2025年全国拔河联赛(北京站)暨北京市第十四届拔河比赛总决赛吸引来自全国4个省市的27支队伍、近500名运动员参赛,展开力量与协作的巅峰对决。北京腕力公开赛汇聚了来自河北、山东、内蒙古、河南、福建等10余个省份以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200余名健身爱好者参赛,境外选手占比60%。有意思的是,比赛特别增设了路人挑战环节,近百名群众将与腕力高手展开“车轮大战”。

民俗表演部分则邀请了火遍全网的广东岭南龙舟队,他们为观众带来广东南海叠滘龙船漂移技艺表演。360度漂移掉头、S弯极限贴岸、直角入弯、C弯侧漂等“刚柔并济”的高难度技法,赢得两岸观众阵阵欢呼和掌声。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主任孔宪菲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今年首次引入了岭南龙舟,“南龙北上”让大家领略到龙舟发达省市的龙舟文化和龙舟水平,“这不仅是中国龙舟南北的交流,也是两地人文的一种交流,希望通过不同地域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一起把龙舟项目做大。”

孔宪菲同时表示,城市副中心具备天然开展水上运动的条件,“我们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希望发挥龙头的作用,把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带活、带亮,讲好我们的龙舟故事。”

■ 揭秘

叠滘龙舟首次北上 28米长特种车辆运送

漂移掉头、刹车倒挡、C弯侧漂,火遍全网的广东南海叠滘龙舟5月31日首次北上,亮相中国辉煌足迹大运河龙舟系列活动全国主会场(北京)暨2025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广东岭南龙舟队队员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为将这两艘龙舟安全从广东运到北京,动用了两辆28米长拖车。广东岭南龙舟队队员、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传承人何兆彬向记者介绍,叠滘龙舟的精神是“宁可煲烂,不可扒慢(宁可把船撞烂,也不能划得慢)”,此次进京展示也是更好传播和传递龙舟精神。

经典动作

漂移过弯全靠舵手、鼓手、划手默契配合

在粤语中,“滘”指有分支河道的地方。佛山南海叠滘,河道狭窄,纵横交错。面对多弯且窄的赛道,龙舟转弯的方式不是减速,而是全速前进,摆尾、偏移、转弯。直道时,舵手稳坐船头船尾感受节奏,逢转弯处,则要将桡插入水中,精准“撬”舵控制方向,以巧妙的角度,让长达25米的龙舟在狭窄的弯道上实现转弯。龙舟在舵手、鼓手、划手默契配合下高速前行,急速转弯,灵活避让,这对龙舟队伍的技巧、力量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叠滘龙舟的一个经典动作便是漂移过弯。何兆彬介绍,这一技术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速度,当划手把速度提起来后,就要看前后各3名舵手的表现了。如果龙舟要向左转,前面的3名舵手则要向右下舵,后面的3名舵手同时向左下舵。前后舵手如果同一时间朝同一个方向下舵,龙舟很容易翘翻。更重要的是,下舵时机要抓得非常准,“下舵不准的话,航线可能会偏离,很容易撞到石岸,所以前后这6名舵手必须配合得非常紧密。”

2025年北京大运河龙舟嘉年华,两艘来自佛山岭南龙舟队的龙舟首次北上,龙舟身长23米,加上龙头和龙尾则要超过25米,这个“大家伙”从广东运到北京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岭南龙舟队总教练梁贵勇介绍,这两艘龙舟一路北上,采用的是特种车辆、特种运输的方式。

何兆彬介绍,两个多月前就开始筹备运输事宜,最后找了两辆28米的长途拖挂车,沿陆路把龙舟运到通州大运河。何兆彬透露,其中一艘龙舟抵达北京后出现了一个3米长的裂口。好在他们之前做好了预案,带了两名修龙舟的师傅,就地买好材料,赶在排练前修复好,没有影响到这次展示。

25米长的叠滘龙舟共载有43人,其中有36名划手和1名鼓手,前后另各有3名舵手,大家必须有非常好的配合,稍有不慎,龙舟就容易撞。“鼓手就像汽车的发动机,指引着划手快速前行。划手则通过鼓手鼓点的快慢来调整划行节奏。舵手就像我们的方向盘,他们互相配合,快速过弯展现出漂移技巧。”何兆彬表示。

现场展示

龙舟过弯漂移博得京城观众掌声阵阵

早上8点,大运河一度下起小雨,两艘来自佛山的叠滘龙舟慢慢进入大家的眼帘。一早前来观赛的杨女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之前就被网络上的叠滘龙舟视频所吸引,现场看到龙舟漂移则更震撼。

开幕式过后,来自岭南龙舟队的两艘龙舟在大运河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何兆彬则在场边通过麦克风向现场观众做着讲解。上午的展示环节,这两艘龙舟共带来了3个动作展演。首先便是火遍全网的叠滘C湾漂移技巧,两艘龙舟在大运河上对向出发,在交会的地点使出C型漂移,在河面画出同心圆,展示了龙舟团结拼搏的精神特点。

随后,两艘龙舟又展现了S型过弯漂移技巧。何兆彬表示,叠滘河道多弯且窄,快速过弯时必须进行漂移。直道划行时,急鼓密桨。等待漂移过弯时,鼓点变轻变慢,队员则跟着鼓点降低划桨频率。此时,前后6名舵手需要相互配合,同时下桨撬动船体,展现出S型过弯漂移。

两艘龙舟最后为大家带来的则是刹车倒挡展示,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倒划转直划”。两艘龙舟对向出发,驶到折返点时,划手需要立刻把船刹停,之后掉头直划,整个转换过程相当丝滑。何兆彬介绍,这是一个从0到100重新起步的过程,对大家的动作熟练程度和统一性要求很高。

“我们岭南漂移龙舟技艺的精神就是‘宁可煲烂,不可扒慢’。”何兆彬介绍,叠滘这个地方多弯且窄,龙舟很容易磕碰到石岸,但队员们不惧困难,为了争取到0.1秒的优势,大家会让龙舟擦着石岸快速过弯,有时可能距石岸只有一两厘米。一旦出现失误,轻则龙头撞烂,重则撞翻龙舟,但大家依然不会放弃,会把船重新翻过来,清干里面的水,在沉船的地点重新出发。两岸观众也会呐喊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完成赛事。

这些年,何兆彬和叠滘龙舟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龙舟比赛,以此传承和传递龙舟精神。来北京这几天,他们也感受到了北京越来越浓郁的龙舟氛围。“非常感谢北京对叠滘龙舟漂移技巧的赞许,也非常感谢北京市民来到大运河观看我们的表演,激励我们队员全力以赴。”何兆彬表示。(记者 孙海光)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