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校长、教师建议这样拉满小学期待值

2025-07-15 02:16 新京报

来源标题:校长、教师建议这样拉满小学期待值

9月1日,北京全市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期,又有一批一年级新生将开启小学生活。家长该如何帮助“小豆包”们适应小学生活? 近日,新京报2025“暑期高质量陪伴计划”系列直播第二场开启,聚焦“幼小衔接”话题,邀请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书记、校长杨毅,北京市昌平二中教育集团育知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邓春霞,以及知名亲子咨询师晴天妈妈进行了探讨。

“小豆包”上小学的不适应 体现在三方面

在家有三个小学生的亲子咨询师晴天妈妈表示,家长对于“小豆包”即将上学感到焦虑是正常的,一方面是担忧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等,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很多事情不确定。

“小豆包”上小学的不适应主要在哪些方面?

杨毅提到,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方面,“比如饮食和作息的调整,小学时间管理更加严格,8点20分上课,需要学生按时到校,早饭要在家吃。小学跟幼儿园的整体作息时间、饮食安排都会不一样。同时,小学课间是15分钟,需要孩子们完成喝水、上厕所还要做好课前准备,这就要求孩子具备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独立上厕所的自理能力。有些小男孩的语言和精细动作发展晚于女孩儿,他们也会出现不适应。”

其次是社交和情绪方面。“有的孩子会有分离焦虑,成为一年级新生就要离开熟悉的环境了,也要认识新同学。有的孩子胆小内向,缺乏交往的自信,或者跟同伴产生小摩擦,这种时候就容易退缩。”

第三是学习压力。“小学相对于幼儿园来说,学业任务是有加重的。一节课有40分钟,孩子的注意力一分散就坐不住。尽管学校是有过渡期的,但是相对来说课堂时间还是比较长。也包括学生手部肌肉发育不是很完全,写字慢、字迹潦草等等,都会让孩子出现焦虑不适应的情况。”

晴天妈妈表示,孩子在刚入学时出现入学适应问题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建议家长要学会正视孩子之间的性别差异,“在同等情况下,女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会更专注、更安静,更容易听老师和父母的指挥,配合度更高;相对来说,男孩子会更加活泼。”

杨毅也提到,年龄差距也是家长应该正视的问题,“9月1日出生的孩子和第二年8月31日出生的孩子,这中间其实差了整整一年。”

减缓有效衔接坡度 要从心理、行为能力、教学等多方入手

幼小衔接到底要衔接什么?如何减缓衔接坡度?杨毅表示,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主要是从心理、行为能力、习惯和社交等方面入手,这样才是真正达到有效衔接。

“比如在身心准备和适应上,要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一种期待,每天都盼望着去学校,减少孩子对于陌生环境的焦虑。身体上的适应包括作息的调整,体力和注意力的加强。”同时,在生活能力和习惯培养上,孩子要能做到自己独立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物品,“建议家长们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小空间,让孩子自己负责这个空间的物品收纳整理。”

杨毅还提到要在情绪表达上做好衔接,“孩子要学会遵守规矩,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小学每个班都有三四十个学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最后要衔接的是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这不是指算术、拼音方面的知识,而是孩子的专注力、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些才是真正需要衔接、需要花大力气去培养的。”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杨毅表示,家长一定要信任学校、信任老师,有情况要如实跟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晴天妈妈也建议家长及时和老师保持沟通、对上信号,在晴天妈妈看来,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核心是让孩子能跟得上,“只要随大流不要对成绩有过多要求,基础不落下就行。但是只要让孩子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运动的习惯等等,以后就不用家长太操心,孩子会适应得很好。”

杨毅提到,为了帮助“小豆包”们适应小学生活,学校会在一年级开学前设置“学前教育阶段”,孩子们每天到校半天,通过认识校园等各种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让孩子们慢慢熟悉校园。

“上一年级第一学期,整体教学进度都会放慢,后面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加快步伐。”杨毅提到,小学的学科十分丰富,除了语文、数学,还有音乐、体育、美术、道法、劳动等各种课程,“各个学科的老师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真备课,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先坐得住,再听得进去。”杨毅特别提醒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只有休息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

家长首要目标是帮助孩子学会当一名小学生

在邓春霞看来,当孩子走入小学、走进一年级,家长的首要目标不是让孩子的学习有多好,而是帮助孩子学会当一名小学生,其次才是如何去学习,“当然怎么学习是有技巧有方法的。”

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拼音要不要提前学”的问题,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邓春霞表示,解决这个问题,要明白一年级开展拼音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什么。邓春霞解释,拼音的核心是工具,“是为了后面的识字,拼音是我们识字的一个拐杖。拼音本质是识字和正音的工具,能帮助孩子认识新的字,也能帮助孩子读准普通话的发音,尤其是一些方言地区的孩子,是需要借助拼音来纠正自己的口音的。”

其次,拼音学习是为阅读启蒙做服务的。“学会了拼音,孩子们就可以自己独立拼读一些带拼音的儿歌、绘本故事,从听故事慢慢过渡到自己读故事,甚至给别人讲故事、读儿歌。这会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学好拼音是为了能与后面的学习进行衔接。

邓春霞提到,小学拼音教学是灵活多样的,“学校会充分考虑孩子入学的基础、年龄特点。在授课进度上是放缓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拼音学不会、跟不上。”对拼音学习的难度要求也在降低。“不要求一下子就双拼音节、三拼音节都到位,孩子对拼音有兴趣了、能读出来了、能区分b和d、p和q就是很优秀的。”

家校联手帮助“小豆包”顺利完成小学生活过渡

“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然后慢慢进入角色,真的是需要家校联合携手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地过渡。”邓春霞提到,这其中,帮助孩子提前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很重要

邓春霞还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家里模拟小学上课、调整作息,减少入学适应的压力。“我们小学一年级是没有作业的,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有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邓春霞建议家长和孩子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上课的情景,“利用这个假期调整孩子的作息,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计划,这样等开学之后早上7点半或者8点出门,他会觉得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就会很自信地背着小书包开开心心走进校园。”

这个假期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多夸赞孩子。邓春霞提到,家长不要在假期里给孩子设计很多超前、很难的东西,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进步,要建立这种自信,“这比超前学习重要多了。”

此外,邓春霞也提到小学生的分离焦虑,“我真的发自内心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在孩子9月1日上学这一天,给孩子一点小小的仪式感,准时送孩子、准时接孩子。尤其是刚入学第一周第一天,一定不要晚接孩子,一定要准时接送,建立彼此的信任。这也有助于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杨毅建议家长利用暑假为孩子营造一个能够独立学习的小空间,方便孩子每天安静地读一读书、做自己喜欢的事,“等孩子上学之后,也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有自己的小书桌、台灯,去看书去学习。从家庭环境上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其次建议家长利用假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亲子阅读,“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家长如果有意识地去读读书,孩子也会仿照家长的样子安静读书,每天要保证有10分钟到半小时的读书时间。”

第三是锻炼身体,“小学阶段要求孩子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跳绳、游泳、各种球类等,都可以。”(记者 杨菲菲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