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两本留言簿见证两代人的爱国情

2025-07-24 03:14 新京报

来源标题:两本留言簿见证两代人的爱国情

“向kàng日yīng xióng学习。”7月22日,一名7岁的小学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言,不会写的字,工工整整地用拼音代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8日起,“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展。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诉说着中华民族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共计5098天、14年的浴血抗战历程。展览吸引了大量市民、师生前往参观。

7月2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张伯苓等题字的重庆南开中学刘树瀛参加中国远征军留言簿。

7月22日,教师蹇姗姗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想。  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两本相隔80多年的留言簿

7月22日下午的北京闷热依旧。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内人头攒动,有坐着轮椅的白发老人,也有刚刚放暑假的学生。大家驻足展柜前,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抗战历史,细细浏览珍贵的文物展品。

观展后,观众在留言簿上留言,表达了深切的爱国情、报国志。“向kàng日yīng xióng学习”,一名7岁的小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言。

26岁的女教师蹇姗姗用娟秀的字迹写下了自己的感想:铭记历史,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孕育栋梁。

众多的文物展品中,也有一本留言簿,承载了不同的期待。

沿着展览的时间线,时光退回1942年。彼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日军在短时间内侵占东南亚多国,随即矛头直指缅甸。当时,中国海上通道被完全封锁,云南与缅甸之间的交通,是中国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也是争取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

为了保证这些生命线的畅通,中国远征军诞生。记者在抗战馆看到的这本留言簿,正是当时南迁至重庆的南开校长张伯苓,写给参加远征军的南开中学刘树瀛的壮词。已经泛黄的留言簿上,还能清晰地看出张伯苓遒劲有力的八个字:树瀛贤弟 祖国之光。

教育家张伯苓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被称为“南开先生”。他是南开师生敬爱的师长,他的爱国之心感染了南开学子,很多南开学子参加了远征军,包括著名爱国诗人穆旦。如今,静静躺在抗战馆橱窗展柜里的留言簿,就是师生爱国之心的见证。

“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看完展览,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张祎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专区的墙上铭刻了国家公布的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一个个英烈的名字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更加感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深深鞠躬,并通过电子屏幕向抗日英烈献花。

86岁的李先生和养老院的伙伴们一起来参观抗战馆。他说,自己的父亲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看到一张张老照片和抗战英雄留下的遗物,他心潮起伏,“不能忘记历史,希望中国越来越强大。”

“我是第一次来抗战馆参观,还特意带着8岁的弟弟一起。”观众王子铎说,看到“日军暴行”相关展览内容时,他非常悲愤,观展后感触很深、心情复杂。“我们要铭记历史,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另外,展览丰富的展出内容和表现形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地道战剖面图、地雷战的地雷实物等,让观众对抗日战争的斗争形式和抗战军民的智慧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他的弟弟在观众留言簿写下:“我爱祖国,愿世界永远和平。”(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