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三农科普|夏日养鲈鱼防中暑指南

2025-07-25 17:44 千龙网

夏天到了,你饲养的“加州鲈”是不是也开始“躺平”了?水温一高,它们不仅食欲下降,还可能“花身”“白肝”,甚至集体“摆烂”——不吃、不动、不快乐。本文教您如何让鲈鱼在炎炎夏日里,依然能做个“快乐干饭鱼”!  

加州鲈的夏日烦恼——“我不是懒,我只是热得慌”

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是一种典型的“娇气包”。它们最喜欢的温度是20-28℃,一旦水温超过30℃,它们就开始“抗议”了。具体表现如下:  

“我不想吃饭!”——高温下,消化酶活性降低,肝脏负担加重,鱼儿的胃口自然变差,甚至出现“花肝”“白肝”等肝脏病变。  

“水质好臭!”——高温加速底泥腐败,氨氮、亚硝酸盐飙升,鱼儿就像住在垃圾堆里,能不生病吗?  

“我浑身难受!”——热应激让鱼体免疫力下降,诺卡氏菌病、烂鳃病、虹彩病毒病等纷纷找上门。  

总结:加州鲈的夏天,就像人类在40℃高温下没空调、没风扇,还没胃口——简直是“鱼生艰难”!  

水质管理——给鱼儿装个“空调房”

想让加州鲈舒服过夏,水质是关键。以下是几个实用小妙招:  

增氧机:鱼塘里的“电风扇”。高温下,水中溶氧急剧下降,鱼儿容易“缺氧浮头”(就是张大嘴在水面喘气)。

建议:“三开两不开”原则:晴天中午开(促进水体对流)、阴天清晨开(预防缺氧)、连绵阴雨半夜开(持续供氧);晴天傍晚和阴天白天则别开,以免破坏水体分层。  

微孔增氧:比传统增氧机更高效,氧气利用率提升30%。  

换水:定期“冲个凉”。池塘:每周换水1/5-1/3,避免一次性大换水(鱼儿会“感冒”)。 鱼缸:每周换1/4-1/3,新水要提前曝气,温差不超过2℃。  

益生菌:鱼塘里的“肠道调理师” 。定期泼洒芽孢杆菌、EM菌等益生菌,分解有机废物,减少氨氮、亚硝酸盐。就像给鱼塘装了个“净水器”,水质清爽,鱼儿自然舒坦!  

科学投喂——“少吃多餐” 。夏天加州鲈的胃口变差,如果猛喂,只会让它们的肝脏“罢工”。正确的投喂策略是:“早餐+晚餐”模式:选择早晚凉爽时段投喂,避开正午高温。“七分饱”原则:投喂量减少到平时的60%~80%,5~10分钟内吃完最佳。“保健品”加持:饲料里添加龙胆泄肝散(护肝)、芪参散(抗应激)、维生素C。  

小贴士:如果鱼儿完全不吃,可以停食1~2天,让它们的消化系统休息一下。毕竟,谁还没个“没胃口”的时候呢?  

疾病防控——别让鱼儿“带病上岗”。夏天是加州鲈的“病灾季”,以下几种病尤其要警惕:  

诺卡氏菌病(“结节病”)。症状:体表出血、内脏长白色结节(像鱼版“青春痘”)。治疗:外用聚维酮碘消毒,内服盐酸多西环素(抗生素),同时加强增氧。  

虹彩病毒病(“烂身病”)。症状:体表溃烂、鳃部充血,死亡率极高(苗种可达90%)。治疗:目前无特效药,只能靠疫苗预防,发病后及时隔离病鱼。

细菌性肠炎(“拉肚子”)。症状:肛门红肿、肠道充血。治疗: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抗生素),配合益生菌调理。

提示:预防胜于治疗!定期改底、消毒,减少病原菌滋生,才是上策。  

极端天气应对——“台风来了,鱼儿怎么办?”

夏天不仅有高温,还可能遇上暴雨、台风。这时候,鱼儿不仅要防“中暑”,还得防“溺水”!  

暴雨前:降低水位10~15cm,预留调洪空间;加固堤坝,备好抽水泵。

暴雨中:持续增氧(溶氧可能骤降至1mg/L以下),避免鱼类“窒息”。  

暴雨后:排出表层雨水,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消毒,再补充益生菌恢复水质。

让加州鲈快乐过夏,其实很简单!

总结一下,加州鲈的夏日生存法则就是:水质清爽(增氧+换水+益生菌);科学投喂(少吃多餐+护肝保健品);疾病预防(定期消毒+早发现早治疗);极端天气应对(提前准备+快速反应)。(供稿 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张晓宇(QL0001)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