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一期)开园。 本报记者 程功 摄
京沪高速旁,一座容量超10万吨的“大冰柜”开始运行。今天上午,北京东南高速公路智慧物流港(一期)开园并举行招商推介会,标志着这一国家级智慧物流枢纽标杆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未来,园区以冷链食材保供为核心,打通覆盖产品源头、供应链流通及服务等全产业链条,为首都及环京区域持续提供高品质冷链服务。
东南智慧物流港是首发集团利用存量土地开发的重点工程,项目地处京沪高速与南六环路交会处东北侧,位于进京物资分拨的主通道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驹桥物流基地内,与京沈、京哈等多条高速公路相连,形成海、陆、空多式联运的重要结合点。
速冻食品、生鲜商超和中央厨房都离不开冷链仓储,近年来,国内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上升。作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园区,东南智慧物流港拥有北京单体规模最大的冷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公顷,共分为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占地8.63公顷,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有覆盖温度范围从-60℃至20℃的全温区冷库及恒温仓库,总库容量达到10.5万吨。
和家里的冰箱一样,东南智慧物流港根据温度的不同分为超低温库、冷冻库、冷藏库和控温干仓等。园区应用冬奥会同款跨临界CO2制冷等创新技术,为优质食材提供存储环境±0.5℃恒温保障,覆盖仓储到配送全程,杜绝温度波动导致的生鲜品质损耗,实现生鲜商品全链路品质无忧。
“我们的超低温库温度可以达到-60℃,可以为深海海鲜和疫苗等医药品提供严苛的超低温环境。”首发智慧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西洋深海捕捞的三文鱼,从上海的港口卸货,一路走高速通过冷链运送进京,进入超低温库存储,能实现极致锁鲜。
为了缩短货物的装卸时间,东南智慧物流港采用“三首层”立体交通设计,除了连接地面的一层,还设计了通往二层和地下一层的坡道,每层均可通过坡道实现运输车辆直接对库门进行取送作业,大大提升装卸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还设计了连接京沪高速和六环路的专用匝道,等到项目二期建成后,车辆就能从京沪高速和六环路直接驶入园区,完成装卸后还能直接通过高速公路离开。
东南智慧物流港一期的开园运营,将依托首发集团强大的路网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前沿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理念,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创新联动的发展模式。
当前,园区正在探索与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联动的“前店后仓”创新模式,并依托京沪高速推进无人驾驶货车“通港达园”示范应用,持续引领物流行业的智慧化、绿色化、高效化升级,为首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