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暴雨灾害中 让封路信息被“看见”

2025-07-30 02:26 新京报

来源标题:暴雨灾害中 让封路信息被“看见”

随着强降雨云团移出北京,北京市气象台在昨(29)日14时30分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北京的大范围雨水天气将暂告一段落,交通部门将持续抢险救灾。同时,针对密云水库泄流涉及的64座桥梁进行严密监控,24小时盯守,必要时将采取封控措施。在G111国道水毁断点,公路部门通过“凿山填路”的方式进行抢通,在G234兴阳线怀柔琉璃庙至密云界,经过持续作业,应急通道终于得以打通。

在此次暴雨洪涝灾害中,北京多地的山区公路损毁严重,为了让公众充分获知相关的封路管控信息,北京交通部门充分利用信息发布机制,全天候动态更新路况信息。在不到3天的时间里就发布了158条涉雨情路况,在暴雨灾害中,让封路信息被“看见”。

信息发布

全天候实时更新及时同步各地图平台

在此次暴雨洪涝灾害中,北京多地的山区公路损毁严重,一批道路因为坍塌、滑坡和积水导致无法通行。对于公众来说,了解这些封路的相关信息、提前采取绕行避险措施,是确保出行安全的重中之重。

北京的路网错综复杂,特别是山区公路,更是涵盖了国道、省道、县道等多种不同等级的公路类型。那么,公众是如何获知这些相关的路况信息的?交通部门又是如何让封路信息被“看见”的?

记者了解到,路况信息的收集汇总发布机制贯穿公路部门工作的始终,其内容收集的源头是公路养护人员的路面巡查,以及相应的视频设备对路况的实时监测与收集。不过从收集信息到公示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的是北京TOCC的一套运行机制。

北京TOCC是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简称,在其官方微信账号有这样一段简介:交通运行监测的“千里眼,顺风耳”;交通决策支撑的“好参谋”;协同联动指挥调度的“传令员”。

当下,北京TOCC主要依靠微信、微博、官方工作微信群和特定的信息传递渠道向外通报路况消息。在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搭建的一个微信群内,汇集了各家主要地图导航平台的值班人员以及媒体记者、编辑,该微信群是全天候运转的,每到极端恶劣天气时都格外忙碌。一旦有最新的积水封路、水毁断路或者预防性封路措施实施,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的工作人员便会实时在群内同步,方便各个地图导航平台动态更新调整。

自上周日(7月27日)至昨天(7月29日)下午5点,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北京TOCC一共对外通报了158条路况信息,其中既有封路的消息,也有经过处置后恢复开通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其实从7月25日、26日开始,北京TOCC通报的封路消息就比汛期常态化时明显增多。仅7月26日一天就发了12条路况信息,相比平日增幅明显。

从上周六(7月26日)凌晨开始,北京TOCC密集发布了多条密云区内道路积水封闭的消息。当天早上9点多,进一步发布了密云区马北路发生山体落石半幅封路的消息。等到当天晚上9点多,进一步发布了G234兴阳线密云段横岭根隧道出口处发生山体塌方采取双向封闭措施的消息。而雨势也正是从此刻开始逐渐增强。当天夜间和上周日早上,封路信息更新得更是频繁。

这些信息也都经由地图导航平台和媒体进行了实时更新发布。因为有了更精准的封路信息,市民在进行导航规划时才可以更及时地避开危险路段。

在交通智能化的背后,离不开的是大量一线公路养护工作人员的值守和巡查。在此次暴雨洪灾中,山区公路内的不少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还出现了断网的情况,一些原先布设的视频设备难以正常使用,因此,需要有公路的养护巡查人员全天候进行动态巡查,关注每一条大小道路的通行情况。发现落石、倒树、积水、坍塌等问题时,就要第一时间进行上报,经汇总分析后向公众通报。

随着强降雨云团移出北京,北京市气象台在昨日14时30分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TOCC的微信群里平静了许多,通报的信息中,越来越多的是路面积水清理完毕、道路恢复通行这样的消息。

7月28日,密云区羊山桥道路封闭。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道路抢修

“凿山填路”抢通G111国道水毁断点

昨天午间时段,降雨暂歇。持续性的降雨给山区水毁道路的抢修带来很大困难,当下,各区公路分局正利用难得的放晴天气,抓紧时间抢通公路。

7月29日上午,G111国道进京方向安州坝1号桥路段水毁十分严重,路基已经被洪水掏空,北京市交通委怀柔公路分局正组织救援力量抓紧抢险。

一面是流速依旧湍急的河水,另一面则是降雨后脆弱易碎的危岩。面对施工困境,抢险单位想出来“凿山填路”的办法,为了确保抢险安全,施工抢险单位先利用破碎锤设备对路侧山体危岩进行排除,再将清理下来的岩石回填到路基中。

由于临水部位水流湍急,为稳固回填细小砂石不被水流冲走,在下部基础部位回填混凝土构造件,然后用运输车倾倒砂石料进行回填。目前施工抢险单位正在抓紧施工,尽快实现路基回填完毕,具备通行条件。

记者了解到,该断点是G111国道进京方向的最后一个阻断点位。G111国道出京方向还有一处阻断点位,位于古石沟门2桥,该处道路西侧路基水毁掏空,也正在抢险作业中,抓紧时间回填完毕。这两处断点顺利抢通完成后,将实现G111国道进出京双向“贯通”,能满足更多救援车辆的通行,为后续抢险救灾提供便利。

7月29日下午,G234兴阳线怀柔琉璃庙至密云界最后一处路基水毁掏空阻断点位顺利回填完工。同时,受连续强降雨影响,7月29日凌晨该路发生的多起山体零星塌方也清理完毕,至此,G234兴阳线怀柔琉璃庙至密云交界段已全部打通,满足应急救援通行。

从现场情况来看,这条道路已经可以保障应急救援车辆的通行。怀柔公路分局提示广大市民,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山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极易发生山体塌方、路基沉陷等地质灾害,请按照管控要求尽量减少山区出行,出行时注意观察路况,谨慎驾驶。

目前,北京山区公路的抢修工作都正在紧张进行中。针对北部山区公路水毁险情,北京市交通委组织密云、怀柔、延庆、平谷、顺义公路部门累计投入抢险人员1807人次、备勤机械563台(套)以及无人机等装备,全面开展灾害巡查、抢险保通等工作。全力组织对G234兴阳线、G111京加线、西火路等重点水毁路段开展抢通作业,采取多作业面连续奋战方式,已快速抢通12处水毁点段。

截至7月29日中午12时,北部山区共有水毁点段33处(密云11处、怀柔15处、延庆2处、平谷5处),其中,已抢通12处,尚有21处未抢通,涉及兴阳线、西火路等18条线路。为确保安全,已对63个路段(密云26条、怀柔13条、延庆11条、平谷12条、顺义1条)采取封控措施。

风险预防

密云水库泄流涉64座桥梁 交通部门24小时盯守

北京的大范围雨水天气将暂告一段落,交通部门将持续抢险救灾,并针对密云水库泄流涉及的64座桥梁进行严密监控,24小时盯守,必要时将采取封控措施。

密云水库启动泄流后,市交通委迅速响应,对下游跨河道路桥梁设施开展全面排查和风险研判,细化制定“一桥一策”管控方案,共安排270人、130余台(套)机械设备,对相关设施进行不间断巡查巡视和现场盯防。

桥梁管控方面,对排查出的64座涉河桥梁进行严密监控,其中,京沈线羊山桥、宁村新桥、潮河新桥(左幅)、潮河新桥(右幅)、密古路羊山桥、河南寨新桥、潮河桥等7座桥梁已采取封控措施,其余桥梁均加强巡查,并在两侧安排机动车辆和专人24小时盯守,随时采取必要的封控或疏导措施。

堤路管控方面,对穿越密云、怀柔、顺义、通州四个区,总长104公里的左堤路和右堤路进行风险研判。目前已对密云区域内的左堤路(19公里)和怀柔区域内的右堤路(15公里)实施交通管控措施。

交通疏导与公交调整方面,与交管部门联合调度,在相关路段设置诱导提示设施,疏导交通秩序。根据道路管控情况,对受泄流影响的8条公交线路采取了停运措施,其中顺义6条、通州2条。(记者 裴剑飞

责任编辑:黄铎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