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街道信访“一站代理”

2015-11-17 03:4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街道信访“一站代理”

家住石景山区古城街道的居民郝师傅,提起街道信访平台就夸,“家里前段时间自来水管道坏了,正发愁不知该找哪个部门,到了街道信访平台,把事说了,第三天就有人把问题解决了。”

街道信访平台,是石景山区今年首推的一项创新,“在街道层面成立信访代理平台,在百姓的家门口实行‘一站式’代理的工作制度,降低百姓信访成本,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捷径。”该区信访办有关负责人说。

在过去,街道也设有信访办公室,但那时基本就是个“中转站”,街道只是一个传话的部门,居民有事儿找来,街道也只能是帮忙问问,帮忙说说,没有实际的权力。

“虽说是有承接群众信访的职能,但是街道层面权力小,一些涉及到区属委办局或其他单位的事情,只能上报到区里,所以百姓的信访在我们这里只是中转了一下。”古城街道办副主任王妙龄干了几十年的信访工作,提起过去也有很多无奈。

于是,就造成了群众扎堆到区里上访,甚至“越级访”的现象。“那时,群众也有一个观念,就是找大领导,还有句顺口溜,‘老大难,老大出来就不难’,”该区信访办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究其原因,就因为街道缺乏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

今年,石景山区出台了《关于推进街道信访代理平台建设的办法》,由各街道负责处理本辖区信访事项,实行“一单式受理”,按照方便信访人的原则,做到信访事项有人接待、有人受理、有人承办、有人督办、有人回复、有人执行、有人代理。

在新的制度中,街道有了给各区属委办局“派单子”的权力。“我们要求街道处级领导坚持每周一天信访接待日制度,同时街道有权将信访事项批转至相关委办局处理。对于重大、敏感、疑难、复杂的问题和需要约访、下访、召开协调会的信访事项,街道有权召集相关委办局共同协商处理。”该负责人说。

而各委办局在接到街道批转、交办的信访事项后,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条件具备的要即时受理,及时答复。其他情况,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如果处理不好,街道则有权对相关委办局的工作给出“差评”,甚至“一票否决”。

“新的规定赋予街道信访代理考核权。各街道作为区信访代理考核小组成员,会同其他部门对委办局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和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业绩、官德人品的主要标准之一。凡是因为工作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代而不理导致越级访或酿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不合格,被考核单位不能参加先进单位评选,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该负责人说。

郝师傅家的困难,就是通过街道信访平台解决的。

今年夏天,老古城地区改造一些老旧院落。结果在施工单位重新铺设管道时,发现郝师傅家的自来水管道漏了。“正是夏天,用不上水,急坏了。”郝师傅说,“可要说这问题该找谁,我也不知道,只能找到街道。”

古城街道信访平台接到郝师傅的问题后,立即着手解决。“过去我们要上报区信访办,如今我们有权直接解决。”王妙龄说,街道立即通知了区城管委、住建委、自来水公司、工地施工方等多家单位,协商如何最快速地为郝师傅家解决问题。

当天,解决方案就制定出来,街道为郝师傅家设立了临时接水点,其他相关单位则立即重新铺设管道。“在过去,这样的问题差不多要用两周才能解决完,但这次,我们仅用了3天就让郝师傅家通水了。”王妙龄说。

从过去群众跑腿,到现在干部跑腿,街道信访平台在百姓家门口,创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事,百姓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其实有些问题,让我去找我也不知道找谁,”王妙龄说,“如今,各委办局的通讯方式就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百姓有问题我直接打电话。”

街道的协调能力提升了,手段多了,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降低了百姓的信访成本,今年1月至9月,群众到区信访办的数量,同比下降了39%,没有发生一起越级访,区级信访办腾出了精力,去处理那些疑难、重大、长期遗留的问题。

街道信访平台,让街道能把老百姓房前屋后的事儿真正管起来,让辖区居民在街道实现自己的诉求。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