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美西山枫林店记者使用追溯终端查询时,机器屏幕始终显示蓝屏,工作人员称设备故障
在物美云岗店查询终端的电源线被拔掉,工作人员称设备已坏
北京市“放心肉”工程实施过程中在大中型超市配备了“放心肉追溯查询终端”(以下简称查询终端),消费者通过终端扫描所购生鲜肉品上的条形码,或输入价签上的追溯码,就可查询所购生鲜肉从养殖到屠宰、再到零售的信息。
但近日,记者随机走访本市7家大、中超市发现,其中5家超市的查询终端不能使用,查询终端成了摆设。此外,记者发现,消费者自主追溯意识不强。
记者探访称重员不知“查询终端”
10月24日,本报记者来到永辉超市金沟河店。生鲜区位于该超市地下一层,猪肉柜台,一字排开,足有二十余米长,前来选购猪肉的顾客很多。
记者挑选了一块“肋排”称重后问称重员:“在哪里查询来源?”称重员自称不知道,让记者去一楼的客服中心咨询。
随即,记者带着购买的“肋排”来到客服中心,工作人员了解到记者打算通过查询终端查询所购“肋排”的信息后,告诉记者查询终端就位于猪肉柜台的一端。
无法查询开机只为防检查
根据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位置,记者在鸡蛋柜台旁找到了绿色的查询终端机。
查询终端的机身上贴有放心肉服务热线及使用方法等文字。机器的操作区域由显示屏及扫描区构成。消费者扫描称重小票的条形码,就可以查询到所购猪肉的养殖环节、供货环节和零售环节的信息。
记者问旁边的工作人员如何查询?对方先是称不清楚,接着又说可能坏了。于是,记者转而问猪肉柜台的销售员,对方称猪肉都有检疫票,没人查这个,这就是个摆设。
这时,旁边一名工作人员说,将电子秤打出的计重条形码放置在查询终端扫描区就可以了。于是,记者将条形码放置在扫描区,结果机器没有任何反应。工作人员说:“扫不了,坏了!”
虽然查询终端坏了,但仍呈开机状态。工作人员称,机器是联网的,关机发改委那边就知道了,马上就会打电话过来监督。
4家超市设备不能用
除了永辉超市金沟河店外,记者还走访了超市发玉海园店、京客隆田村店、物美云岗店,发现这三家超市的查询终端均无法使用。
10月24日中午,记者来到与永辉超市金沟河店一路之隔的超市发玉海园店。该店的查询终端就立在猪肉柜台与牛羊肉柜台衔接的拐角处。
该查询终端显示蓝屏,将猪肉条形码放到查询终端扫描区后,屏幕仍然蓝屏。记者找到售货员询问情况,售货员表示机器可以查询,但当看到记者将条形码放置到查询终端扫描区后机器却没有反应时,赶紧说机器坏了。记者问他坏了为什么不关机?他没有回答。
10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京客隆田村店。记者分别挑选了一块牛肉和一份排骨,来到设在水果柜台旁的查询终端。查询终端虽然开着机,但是当记者将条形码扫描后,机器没有任何反应。工作人员说,设备坏了正在维修。
10月29日,记者又来到丰台区的物美云岗店,记者挑选了一块月盛斋特级牛肉后,在查询终端进行查询时发现机器的屏幕是黑的,并没有开机,顺着机器向下看,发现机器的电源线已经被拔掉。
工作人员称没有通电是因为机器坏了,并告诉消费者,店里所出售的肉都有检疫票,是质量合格的肉。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物美西山枫林店,记者在该店购买了羊肉片、肉馅、五花肉三种食品,查询时查询终端却都没有反应。鲜肉柜台的销售员称,查询终端只能扫大红门肉联厂的肉,其他厂家的肉无法查询。
4家超市设备不能用
7超市仅有两家能查
在记者走访的7家超市中,只有家乐福定慧桥店、四季青桥欧尚金四季店两家超市的肉可以进行终端查询。
在家乐福定慧桥店,当记者将猪排骨价签上的条形码放到扫描区扫描后,查询终端的屏幕上立刻呈现出查询结果。结果显示,养殖环节——生猪收购来源地:北京市市辖区顺义区;供货环节——企业名称: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鹏程食品分公司;零售环节——零售店名:家乐福(定慧桥店)。
在四季青桥欧尚金四季店,对猪前肘的查询结果也能够完整显示出来。
7超市仅有两家能查
记者举报不能查询因超市未录入
就永辉超市、超市发、京客隆等超市查询终端不能使用的问题,记者联系了“放心肉追溯查询终端”服务热线(010-64849651),对方告诉记者,目前查询终端的查询范围为:北京市范围内的屠宰企业生产的生鲜肉。如要保证查询,超市在接收生鲜猪肉后需及时将生鲜猪肉的相关信息输入到查询终端后台,如不输入将无法查询。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家乐福定慧桥店工作人员的证实。他告诉记者:要保证能够查询到结果,需要将可查询的生鲜肉的相关信息及时发到后台,这样电子秤在称重时才能打出用于扫描查询的条形码,家乐福就安排了专人做这个工作。
对于永辉等超市查询终端开机不能查询的问题,对方称将在调查后给记者一个答复。
记者回访
5家超市恢复使用
12月3日,记者就查询终端的情况再次走访了永辉超市金沟河店、超市发玉海园店、京客隆田村店、物美西山枫林店和物美云岗店,看到设置在店内的查询终端均恢复了使用。
在永辉超市金沟河店,一名工作人员称,前不久,有人向查询终端热线反映店里的查询终端无法使用,店里进行了维护,现在,已经恢复使用。
延伸调查
为保证百姓餐桌的安全,2006年全国人大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据该法,蔬菜从地头采摘到进入市场销售均要通过农药残留检测。
根据规定,2007年以来,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菜市场相继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对进场批发销售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同时承诺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检测服务。
2007年8月,海淀区工商分局率先要求蔬菜批发、零售市场都要建立蔬菜检测室,对入市蔬菜、水果的农药残毒含量进行检测。当年8月,海淀区已有玲珑塔农贸市场等23个市场建立了蔬菜检测室,并提出2007年底全区41个市场全部建立检测室,检测室为消费者免费提供检测。
然而,近日记者走访多个菜市场发现,农药残留检测室不仅无法向消费者开放,甚至有些市场已经将其取消。
菜市场农药残留检测存漏洞
近日,记者在五孔桥农副产品市场、天下城菜市场等地采访时发现,这两家市场虽然设有检测室,但普通消费者若想在市场检测买到的蔬菜是否有农药残留,都不会被同意,而市场内经营的菜贩们甚至不清楚蔬菜检测的事。
10月23日,记者在五孔桥菜市场采访时发现,检测室和财务室共设在市场办公区里的一间小屋里,两台用于检测的仪器放在一张白布铺好的桌子上,试管和药剂存放在玻璃盒子里,平时都用一张绿色的苫布盖着。
当记者问到能否将刚买到的蔬菜进行检测时,一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检测室平时并不常用,用也是街道食药监所要求采用的,但对于消费者个人的检测要求是不被允许的。
10月24日,记者在天下城菜市场探访时,得到了同样的回答:检测室不能对消费者开放。“我们市场只对商户负责。如果你是食药所的可以检测,消费者不行。”该工作人员回答道。
因成本高市场不愿设检测室
王先生是本市一家菜市场的负责人,他向记者透露,市场不愿设立检测室是因为成本太高。他以自己所在的市场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检测室最少要两名检测员,聘一名专业检测员每月工资至少要5000元,两名就要10000元。
此外,根据海淀区农副产品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规范要求,批发市场每天抽取样品量不少于10个,零售市场每天抽取样品量不少于5个。王先生说,使用快速检测仪做一份检测的成本要18元多,5种就要近百元,一个月近3000元,一年一个检测室的开支就要16万多元。如果再为消费者免费做检测,支出将会更多。
另一个市场的负责人刘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与王先生相同的意见。他向记者透露他们曾借市场改造之机,取消了检测室,原因也是成本过高,市场难以承受。
在调查的过程中记者曾采访了3家市场的负责人,他们对设立检测室均表现出了不积极,他们认为蔬菜经过产地检测和批发市场检测了,零售市场的检测可有可无。即使设立了检测室也往往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
文并摄/本报暗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