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群,要想脱贫,最需要什么?他们的答案中一定有健康。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而在脱贫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返贫。要是不把“病”字拔出去,贫困人口就很难与“贫困”彻底说再见。
今年9月,北京市对口支援办公室、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医师协会与对口支援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调研之后,决定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开展医疗“精准扶贫”试点,将以往“大撒网式”的医疗扶贫直接投放到每一户贫困家庭,让每个贫困人口受益。
1/10人口处于贫困线下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兴和县全县总人口共有3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达35133人。贫困人口中,20%以上是因病致贫,在脱贫后又有近80%的人群因病返贫。因为没钱看病,很多贫困群众只能“小病扛,大病躺”,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拖炸”。
北京医师协会监事长赵涛说,以往的医疗扶贫都是粗放式的,此次试点的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五位一体”的医疗扶贫管理体系,将疾病的“查、诊、治、控、防”进行一体化管理,了解贫困人群中每一个人的健康情况,有病的治病,没病的防病。只有身体硬朗,才能消除致贫、返贫的隐患。
北京专家上门免费体检
经过充分调研,今年12月,北京的医疗专家会同乌兰察布市的专家开始走进兴和县的乡镇卫生院,为贫困人群进行免费体检。
体检是检查筛查的重要手段。对于贫困群众来说,免费体检简直是“天大的喜事”,他们换上最体面的衣服,体检当天早早就赶到卫生院排队。家住兴和县鄂尔栋镇店子村的杨三娃患有心脏病,他说,“一生病,家里就没有劳动力,也就没法挣钱。”医疗扶贫工作队给他免费做了心电图。70多岁的贫困户孙二梅患有糖尿病,听说扶贫医疗队要给自己治病,握着医生的手感激地说:“北京的医生能来乡里给我看病,真是想都不敢想!”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和乌兰察布的专家团队已经在兴和县筛出重大阳性体征重点人群。针对筛查结果,专家进行了联合会诊,制定了初步诊疗方案。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也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兴和县医院。
两地社区帮扶明年启动
目前,北京市正在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群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记录相关医疗数据。通过远程平台传输的动态健康数据,医务人员可以对贫困人口健康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更好地把好医疗扶贫保障体系的入口关。在健康数据的基础上,北京市还将为兴和县的贫困人口绘制一张疾病图谱,这张图谱上将会呈现出疾病的地域特点、人口特点、病种特点等。建立集常见病、慢病、多发病、老年病、地方病等多种疾病的动态数据库,以此来跟踪监控健康管理及医疗干预的效果,预见并指导未来的医疗部署、医疗行为,为医疗扶贫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明年,北京市的社区医疗机构将与兴和县14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兴和县两家中心医院与乌兰察布市、北京的三级、三甲级医院建立结对关系。北京的医疗专家可以根据兴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开展远程咨询、诊断、会诊、查房、业务指导等医疗支持服务。
乌兰察布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医疗精准扶贫的试点效果远超预期。近期,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决定2016年将在全市开展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届时,乌兰察布市的所有贫困人口都将从精准的医疗扶贫中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