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两会七大热点猜想 第5期

2016-01-19 11:55   作者    编辑 张驰(QN0009)

2016年北京市“两会”将于1月20日、22日分别召开。纵观过去的一年,一些屡见报端的“热新闻“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市情的风向标。千龙网时政小编梳理出今年北京“两会”上可能出现的七大热点话题,这些问题也是民意关切和媒体报道的最大公约数,期待着在这次“两会”上得到回应。

1、 蓝天何时成常态?

2015年,北京收获了“阅兵蓝”,也首次启动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雾霾,如同空气中不能承受之轻,却沉重了人们的心情。空气质量,已经是全社会普遍给予极大关注的话题。

去年底,《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首次划出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的红线,即:2017年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2020年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另外,北京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进入尾声,到2017年,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北京去年的治霾数据是: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要达到上述清洁目标,今明两年的治理压力依然很大。不难想象,在即将召开的北京两会上,治霾必将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

2、 人口调控还有什么招儿?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量开始放缓,从“十一五”年均增量50万回落至37.4万,这得益于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调整。

根据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这意味着城六区需要疏解200多万人口。在这条人口调控红线下,如何做好调控并见实效,且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这也正是委员或代表关注的问题。

3、行政副中心怎么建?

北京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指出在通州建设行政副中心,这是优化调整城市布局的重要举措,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必须摆到2016年全市工作的大局中来推进。可以想见,所有与通州相关的议案、提案都将成为焦点话题。

通州将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时代特色的副中心建设路子,如何避免行政副中心可能成为“睡城”或“空城”的尴尬境遇,行政副中心如何做到产城融合和就业居住平衡,将成为今年两会的关注热点。

4、疏解还盯上了哪些领域?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2015年出现的新热词,腾退疏解、转型升级这样的字眼屡屡见诸报端,而地安门小天意、动批聚龙、红桥玩具市场等纷纷关张,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015年北京市撤并升级清退150家低端市场,关停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26家。今年,还有哪些地方要关闭、搬迁,抑或向外疏解?还有哪些行业、领域不符合非首都核心功能?两会上透露的信息将给你最权威的答案。

5、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今年将重点推进什么?

2015年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提速、产业功能抓紧转移升级、京津冀异地医保、异地养老开始破题……各重点领域初现崭新景象。

2016年,北京在落实《规划纲要》上,将重点推进什么?与河北接壤的平谷、大兴、延庆、怀柔等京郊各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将推出哪些新举措?这些也将成为委员和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6、治堵这场硬仗怎么打?

2015年底召开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必须打好缓解交通拥堵这场硬仗。要在完善治理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基础上,分阶段推出重大治理举措,分年度实施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计划。要研究利用经济手段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综合运用科技、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

今年初,北京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继续针对交通拥堵问题指出,要坚决打好治理交通拥堵攻坚战,在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上做足文章,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要尽快拿出可行方案。

另外,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十三五”交通发展要务,2016年将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针对小客车、机动车实施更加严格的限行措施。治堵,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北京市人代会和政协会议关注的焦点,相信今年只会更热。

7、水环境治理的尴尬怎么破?

水污染由于比较隐蔽,大众关切的热度低了很多。但去年底,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2010年至今,北运河水质连续恶化,自2008年连续重点督办北运河的市人大再次为北京水环境敲响警钟。

以北运河为代表,北京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形势仍然严峻。按照2013年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建设的15座污泥处理设施,有10座至今尚未开工。这种治理赶不上污染的尴尬,在2016年两会上,将得到什么样的回应?我们拭目以待。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