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查外业调查采集员

2016-01-25 02:27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名普查外业调查采集员

提到地名普查,相信不少人都会觉得陌生,但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此时此刻正在我们身边进行着。这是一项庞大而又有序的工作,包括内业资料预处理、外业调查、内业成果整理……如果您在路上看到有人穿着地普工作服、拿着平板终端对着路牌或是建筑拍照,这就是外业调查采集员了。采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大街小巷采集地名信息,一天走上十几公里不叫事儿。这两天,记者跟随采集员赵岩体验了这项工作,数九寒冬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冻得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利落,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我觉得这不算什么,习惯就好了”。

走街串巷采信息

早晨8点,天空下着零星小雪,气温大约零下五六摄氏度,记者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见到了采集员赵岩。他穿着一件薄羽绒服,一双运动鞋,帽子围巾全无,唯一让人觉得暖和点的是一双手套。项目主管比赵岩到的更早,已经在开会了,赵岩领了任务迅速出发了。

“今天要去的是西城区牛街街道牛街东里社区,预填信息条目300来条,是个比较小的社区。采集员一般一天能采集150条左右,这个社区预计两三天能完成。”赵岩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一米八的他腿长步子大,走起路来雷厉风行。八点半左右,赵岩就到了牛街北口,正式开始了当天的工作。

采集员外出作业使用的是地名普查采集终端机,录入信息、拍照都靠它。“这条街叫牛街,是这个社区西边的边界。这里有个路牌,得照下来,再给这条街拍两张照片,道路都要这样操作。”说话间,赵岩摘下手套在终端机上操作。“地名类型分成居民点、道路交通设施、主要单位、旅游景点这些主要地名和一些次要地名,共十几类,这些地点都要定位、拍照,遇到预填信息没有的地方需要补上。”

牛街路东有眼镜店、邮局、餐厅、街道办事处、工商所、药店等,较为密集,赵岩走到一处,在终端机上找到相应信息,定位、拍照,手很快就冻红了。“这本来是触屏手套,可惜坏了。没事,录完这片再戴上。”但一百多米的距离,走走停停二十分钟多,他已经开始冻得发抖。

苦中作乐有收获

交谈中,赵岩来到了牛街东里小区,十几栋楼每栋楼要定位、拍楼号和楼的大体样子。拍照按钮似乎灵敏度不够,要按两三次才能拍照,赵岩换了只手操作,发抖得更厉害了。“胡同比较好走,门牌基本是按顺序排的,商户也少。遇到一些老北京人还能聊上两句,挺有意思的。小区里顺着走,基本不会漏掉哪栋楼。楼层也得数,预填信息写二层小楼,实际是二十几层的高楼,这种错误得挑出来。”

十点多钟,天阴沉沉的,赵岩终于忍不住了,“找个地方暖和一下吧”。坐在银行大堂,赵岩不断地搓手,两只手都冻成紫红色。“以前测地形图的时候,抱着笔记本蹲在路上不能动,几分钟身子就冻透了。现在好歹能走走,幸福多了。”赵岩已有五年测绘工作经验,说起这个工作的辛苦,他轻描淡写。“想当年,我也是个小鲜肉啊。但我觉得这不算什么,习惯就好了。而且做地名普查能长知识,你知道北京这几个城门以前都是做什么用的吗?”赵岩手舞足蹈地讲着他看到的介绍,脸上是心满意足的笑容。

早出晚归走断腿

采集员作业是以一个社区为一个任务,这几个月走过多少社区,赵岩已经记不清了。“去的第一个社区是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南锣鼓巷社区,去之前心想,南锣我熟啊,可是真的开始作业了,完全跟想象中不一样。”南锣鼓巷那些商户门脸,让赵岩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累。“那是第一个任务,没经验。我手里的信息是工商局提供的注册信息,可能跟实际的名称不完全一样,每家商户我都进去问。有的就很配合,告诉我注册名称是什么;有的根本不理我,忙着做生意。”从平安大街到前圆恩寺胡同大约400米左右,赵岩走了两天。

在牛街东里社区,预填信息条目有300来条,赵岩发现有100多条都是注册在一栋大楼里的企业信息,大楼底商是一处小商品市场。“之前调查时遇到过写字楼,楼内企业很多。通过社区陪调员帮忙协调,物业会提供相关信息,或是帮忙看看我手中的信息是否正确,大大提高了效率。”有了这样的经验,这次赵岩直接找到市场管理处,表明来意,工作人员认为应该找物业了解情况。几番打听找到物业,不料这里的工作人员说还是应该问管理处,郁闷的赵岩悻悻地返回。耐心解释、虚心请教后,终于解决了问题。

一丝不苟保质量

据了解,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东城、西城和朝阳三个区的地名普查工作,像赵岩这样的外业调查采集员约有30人,试点区域从去年七八月开始采集信息,正式开展从去年十月开始,采集员几乎每天作业都要走上十几公里。据外业项目主管王超介绍,北京市共有约48万条预填信息条目,他们负责的三个区预计共24万条左右,目前已经完成整体任务的40%。“有段时间大家都快连轴转了,我们从内业那边拿到信息,整理好给采集员派任务,不能供应不上他们。我觉得采集员就像地普工作的手和眼睛,要靠他们去实地调查,是最基本的环节。”

【记者手记】

大寒节气过后果然是天寒地冻,选在这样一天采访,更能体会地名普查外业调查采集员的艰辛。赵岩外出作业只带了地名普查采集终端机,没有背包,甚至没有拿一瓶水,因为多拿一样东西就增加一分重量,为了长时间行走能轻松一点,他不得不舍弃一些。这一天,虽然没真的走到日落,但记者手机上计步器显示,我们已经走了12公里。

走在路上用终端机拍照,不时就有人好奇地上前询问这是在干吗,说了地名普查,大多数人都是一脸茫然。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新媒体宣传活动正在进行,参与地普调查的工作人员最为关注,他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调查活动。这项调查成果将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