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疆干部马博洋:心贴心沟通,语言不是障碍

2016-01-26 21:26 凤凰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援疆干部马博洋:心贴心沟通,语言不是障碍

北京援疆干部马博洋:心贴心沟通,语言不是障碍

——北京援疆干部马博洋援建纪实

采访时间:2016年1月8日9:30

采访地点:援疆驻和田指挥中心

跨越4300公里,穿越苍茫云海,一路西行,到达欧亚大陆腹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和田。北京援疆干部如“英雄树”胡杨一般坚强地在这里扎根,传为佳话。

马博洋,一名来自北京的援疆干部。2013年,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科学援疆、深化产业援疆”的统一部署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马博洋主动申请,经批准后,携妻子和年仅四岁的女儿,来到和田任职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产业合作部副部长,兼任和田地区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开展对口援建工作。

“我之所以把全家带到和田,就是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援疆工作任务中,把和田各族群众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和田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时间是无形而抽象的,但在和田这座城市,时间却可以化作有形,被真切地抓在手中。马博洋上任后,迫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和田百姓增收。为此,马博洋所在的产业合作部,积极契合国家“京津冀一体化”首都产业功能疏解的工作要求,为新疆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建设开创了新的局面。其间,促成《共同推进和田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建设柔性节能保温篷房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书》等多项战略合作,投资金额1.6亿元,可直接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产值1亿元,达产后年销售额可达3.5亿元。届时,和田将成为全疆首个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无限研发和创新。

此外,马博洋在兼任和田地区旅游局工作期间,充分利用援疆资金,先后实施多项示范工程和环境治理改造项目,精心打造出“昆仑河谷缘玉之旅、大漠思路悟佛之旅、万山之祖雪域牧场之旅、维吾尔族文化风情之旅”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工程,并于2015年9月下旬组织开启了思路玉都之旅“京和号”旅游专列,全力提升了“世界玉都、丝路名城”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推动和田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和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亮点。

在参与对口援建工作期间,马博洋经手项目已有36个,涵盖设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特色林果种植、防沙治沙、工业及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及特色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涉及投资金额约4亿元。其中直接推动实施新建产业援疆项目1.75亿元,续建产业援疆项目2.25亿元,收尾项目共18个,竣工验收新建项目1.75亿元。

“入疆两年来,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为,高效有序地展开援疆工作,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履职尽责。”向凤凰网说起援疆工作,马博洋充满了成就感。

作为一名来自北京的援疆干部,马博洋身体力行,践行“北京精神”,坚持“首善标准”,用“首都真情”建设美好新和田,使和田各族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背后,离不开他的妻子——“援嫂”宋懿璇的支持与牺牲。

“两年过去了,我开始理解他的使命与担当,开始领悟新疆在他心中的分量,明白自己的付出就是对他工作的无限支持”。为了让丈夫全心投入援疆工作,曾留学悉尼的宋懿璇,主动申请从中国银行总行调岗,进入和田地区分行工作,带着4岁的女儿,与丈夫在“异乡”开始了这个三口之家新的生活。

两载援疆路,一生新疆情。2015年12月15日,马博洋在朋友圈记录下这样的感悟:

“我进疆援和,转瞬两年,苦乐自知,想念北京,思念大同,立志报国,初衷未改,妻女陪伴,父母盼归,履职尽责,扎根奉献,胆大心细,开拓进取,勤俭正直,无所无畏,真情实干,赢得认同。然后要说一句话的话就是这句话,以援疆为己任,把和田当家乡……”

“怎样算与当地百姓拉近了距离?就是即使他们听不明白我们说什么,也愿意听我们说,也愿意与我们交朋友。”马博洋告诉凤凰网,语言不是障碍,要与当地百姓有心贴心的沟通。“这两年多的接触,我们看到当地百姓非常朴实,我们也是真心实意的帮他们,而他们则把心交给了我们。”

一批批北京援疆干部和新疆各族干群团结一心,用辛劳与汗水融汇成丰沛的水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滋养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绿洲,前仆后继地谱写着“京疆一家亲”的赞歌!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