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点]8位代表委员建议继续优化诊疗流程以缓解看病难问题

2016-01-27 16:4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未标题-1-1200

2016年北京两会期间,来自北京16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和建设医疗服务体系等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建议。千龙网发

千龙网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刘阳)2016年北京两会期间,来自北京16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和建设医疗服务体系等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建议。

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模式

由医院挂号难衍生出的问题成为2016北京两会代表、委员们交流的重点。大兴代表团代表王火表示,大医院挂号难,使很多患者转到周边小区和旅馆,隐藏在大医院周边的住宅楼或小宾馆成了患者的“候诊区”,但这些地方的卫生、安全却难以保证。解决挂号难、“号贩子”等问题迫在眉睫。

资料显示,2015年,北京全市建立了门诊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全市共有146家医院接入平台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累计挂号量达2124万个。有93家医院将双休日普通门诊纳入预约挂号统一平台。

针对医院预约“号贩子”的现象,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接受千龙网采访时表示,将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做好预约挂号平台建设,为患者提供正常的就诊秩序。

优化分级诊疗就医流程

李刚委员在小组会上对三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现今病人就医不论病情严重与否,都偏爱选择大医院,这就形成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二级及以下医院门急诊及床位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这样不仅降低了病人接受治疗的满意度,也造成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浪费。”李刚提出分级诊疗建议,让一些在核心医院治疗结束进入康复期的病人转到下级医院,把大病、重病的病人收进来。此做法将实现病人、三级医院和二级以下医院的共赢。

“按照分级诊疗原则,紧紧扭住“强基层”的牛鼻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将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期病人留在基层。”北京市政协委员王真在谈到分级诊疗问题时表示。“康复治疗是医疗工作全流程化的一部分,是需要医院来完善的,但是医院时间、精力不允许,可以通过医院的分级诊疗,将工作与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共同分担。”政协委员郝亚泓等对北京医疗健康体系提出建议。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耿玉田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准备在近期下发一个“关于加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要求在规划当中每家三级综合医院必须设康复科,每个区必须要有一家一级或者二级医院转型,并且至少要有一家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在康复的时候重点解决,就是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在综合医院诊疗,在恢复期和康复期回到康复医疗机构或者社区以及养老护理医院进行连续性、综合性的康复和医疗的过程。

点击进入:2016北京两会

责任编辑:张启新(QE0002)  作者:刘阳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