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回家”先别急着出发

2016-01-30 06:4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拼车回家”先别急着出发

交通运输部发布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拼车回家”的态度不满一周,跨城顺风车的价格战已打响。

记者发现,虽然本市在2014年为规范顺风车,发文要求合乘网站为客户提供合乘协议文本,但执行者寥寥。

乱叫价中如何界定

“不以盈利为目的”

滴滴出行是较早推出“春运回家”拼车服务的平台。普通计费是3公里内10元,之后每公里1.1元。拼座计费则是随出行人数增加而增长,比如2人出行3公里内有8折优惠,之后3至10公里为0.88元每公里,30至500公里每公里打7.5折。如果3人出行,3公里内出行打9.2折,3至500公里为1.21元每公里。4人出行则取消折扣,3公里内收费14元,3至300公里1.54元每公里。

58同城、北京百姓网等信息发布类网站的拼车价格更是“随心所欲”。同样是5座私家车,北京到沈阳的路程,每个座位的价格从200元到500元不等。记者尝试联系了两名车主,均表示价格是估算的,没有标准。市民孙小姐说:“从北京到沈阳,六七百公里路,高速过路费在三百元左右,加上油费花费在八九百元。如果有4个人拼车,分摊成本每人也就两三百元。”显然,网上的部分叫价明显有赚。

前几天,交通运输部发布支持“不以盈利为目的拼车回家”,但怎么收费算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呢?类似市场行为的不同叫价,倒让人感到更像是有价营运。

合乘协议难觅踪影

2014年,本市就发布了《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其中第四条为合乘网站应当通过提供合乘出行信息、合乘协议文本、合乘运作流程、网上签约服务、评定合乘信用等形式为市民合乘提供指导和帮助。

然而在网站平台却难觅其踪影。滴滴出行的客服明确表示:“不需要签订任何协议。”宝驾租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制定了完善的筛选机制,对驾客的身份、驾龄等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同时还有保险机制。一旦签订拼驾合同,就生效了相关协议,不需要再签其他合乘协议。”

不仅平台不买账,这份协议也没受到乘客的关注。

专家建议

搭“顺风车”应签协议

著名交通专家徐康明认为,近年来,“拼车”和“顺风车”模式发展较快,但存在着与专业运输边界划分不清、监管机制完全缺失和定价原则混乱等问题,一些平台公司甚至试图利用合乘概念来突破即将出台的约租车相关管制机制。对于跨市域范围的合乘,由于政策暂缺,确实在走“先上车后买票”的老路。

一位保险业内人士解释:“虽然有些拼车平台表示有附加保险,但万一发生事故后被认定为‘黑车’,保险公司也有权拒赔。而且搭乘顺风车前应该签订协议,避免发生意外后出现维权等后续纠纷。”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刘冕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