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挂职干部洪继元:规划不是“挂在墙上的”

2016-02-23 04:26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规划不是“挂在墙上的”

两年前的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第一条就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这意味着,三地规划绝不能如以前那样单打独斗,而要协同设计、互留“接口”。

不过,再好的三地规划,前提是落实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去年7月,京冀两地“互派”100名局处级干部挂职,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由此迎来了他的“第三挂”,并担任北京挂职干部“总联络”。

京冀干部互派“知己知彼”

从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到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不是洪继元的第一次挂职。2003年,他曾从中央机关挂职北京市朝阳区区长助理;2009年,又从朝阳区投资促进局挂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政府副秘书长。洪继元说,这次京冀互派干部,挂的都是“实职”。比如他到河北省发改委后,具体分管沿海办、协同办等6个处室。他特别看重挂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原来互相不了解,共同推进工作时流程和节奏相异,现在有了一批既了解河北情况、又了解北京情况的干部,就能做到‘知己知彼’”。

经历了“三挂”,洪继元总结出,挂职干部要学到东西,需做到“五子登科”。何谓“五子”?一是“俯下身子”,深入基层;二是“摆正位子”,不要“端”着,角色的变化要把握好;三是“放下架子”,融入其中;四是“结下对子”,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五是“做出样子”,为当地做力所能及的有益工作。

足迹踏遍8地市47个县

虽然在发改委领域工作起来 “轻车熟路”,但毕竟洪继元对河北省情并不熟悉。挂职的前两个月,他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走进河北各地市,保定、沧州、邢台、承德、廊坊、秦皇岛……河北共11个地市,他深入调查研究了8个地市;足迹踏遍47个县,占河北全部县的将近1/3;走访调查了68个企业,做到对河北省情烂熟于胸。

挂职半年来,洪继元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涉及河北方面内容的研究论证,及时向中央协同办反馈河北诉求;研究制定河北十三五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推进计划;研究“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的政策措施。去年河北省发改委牵头负责的35个事项,涉及洪继元牵头负责的就有10项。此外,他牵线帮助河北地市与京津对接,去年在北京召开了三场项目招商推介会。

挂职心得 京冀如何协同发展?

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够得着”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编制之年,洪继元自京入冀,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参与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并组织牵头河北沿海城市(沧州、秦皇岛、唐山)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

编制过程中,洪继元一再强调,十三五规划不是“挂在墙上的”,要能真正落地,措施和政策要紧跟上。“我跟大家说,确定的目标一定要‘实’,搬个凳子还够不着的,千万别定;稍微跳一下能够着,那我们可以定,讲究实事求是。”概念性的、虚的条文,在洪继元笔下统统要删掉,因为编制规划不是写论文,而必须“够得着”,每项任务能分解到各部门。这些观念在洪继元全力、笃定的主张之下,潜移默化入了河北发改干部心中。

如今,挂职时间表还剩下5个月,洪继元说:“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着手筹备3月的全省沿海发展大会,研究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支持。”

北京晨报记者 王海亮 文并摄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王海亮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