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山村鸟节(组图)

2016-02-24 10:02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山村鸟节

▲“开饭啦!”随着村主任一声令下,头戴花围巾、身穿花布衣裳的村嫂大厨们手持大勺,把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美食送到等候多时的游客和村民手中。

▼大锅饭开做之前,村嫂们挨家挨户敛食材,白菜、豆腐、酸菜、大米……全村190多户,都会贡献出自己精心准备的一份。

▲广场上临时搭起露天厨房,18口大铁锅一字排开,炖菜的、炖肉的,火烧的旺旺的,诱人的香味随着蒸腾的热气飘散开来。

▲祭祀祈福仪式上,主祭人张发播撒五谷杂粮,召唤鸟儿前来觅食。

▲十里八乡的农民演出队齐聚水泉子村广场,一同为村民游客表演高跷、秧歌等传统民俗节目。

▲热腾腾、香喷喷的大馒头出锅了。村嫂大厨们戴上一次性手套,一口气将一锅上百个馒头捡到盆中。

◀尽管气温只有零下十多摄氏度,但围着锅灶吃起有滋有味的大锅饭,却拉近了邻里间的感情,也让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感受了一回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真香!味道不错!”来自朝阳区的游客第一次吃到鸟节的大锅饭,对这美味的乡村菜肴赞不绝口。

摄/记者 吴镝 实习生 陈健男 

正月十六早7:00,天刚亮,气温零下十多摄氏度。延庆深山里的珍珠泉乡水泉子村河对面的山坡广场上,飘来袅袅炊烟。

当天,水泉子村举办第八届鸟节。3500多名村民和游客欢聚一堂,在广场上喂鸟祈福,同吃大锅饭,祝愿新的一年幸福美满。

广场左边用栏杆围起一个露天大厨房,18口大铁锅排开,灶下柴火正旺。村里的大嫂穿着花布衣裳,扎着花布围裙,洗菜、切菜、炖肉、炖菜。

“我们一共准备了300斤猪肉,420斤酸菜,350斤白菜,冻豆腐、炸豆腐各100斤。”村干部、厨房负责人路凤荣介绍,“今天光厨师就四五十人,要做两锅红烧肉,六锅酸菜,六锅白菜,还有四锅豆腐。”

水泉子村举办“鸟节”由来已久。相传在远古时期,人间还没有谷种,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位侍女同情人类,偷偷把谷种送到人间,自己却因触犯天条被贬成一只小鸟,每到春天来临时,她就用“布谷、布谷”的声音提醒人们要开始种田了。为了感谢她,每年正月十六这一天,水泉子村男女老少都会拿出粮食一起喂鸟,并在大街上支起大锅吃团圆饭。2009年,水泉子村恢复了这一中断多年的传统节日。

10:00左右,祭祀祈福仪式开始。身穿祭服的主祭人诵读完祭文,拿着五谷杂粮,撒向广场周围的山坡上,召唤着鸟儿前来美餐。随后,来自周边各村的农民演出队表演起了秧歌、高跷、舞蹈等节目。

11:10,开饭啦!广场上,村民和游客早已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厨房前的长条桌上,红烧肉、炖豆腐、炖酸菜、熬白菜、小咸菜、红豆饭、白米饭、黑豆粥、馒头,摆了长长一溜,冒着蒸腾的热气和四溢的香味。食客们先领取一次性餐具,再依次走过长条桌,让厨师盛上自己喜欢的饭菜,端到广场上的餐桌前吃了起来。

“这饭特别香,很好吃,这个活动也特别有年味儿,这个村有山有水,风景很不错,明年还想来!”来自朝阳区的游客钱秀伟和党秀焕说。

“自从办了鸟节,我们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我也办起了农家院,一年纯利润七八万元,比外出打工挣得多,还落个自由。”大厨之一、村民王文福一脸笑容。

“每年都能把村民聚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增进了邻里感情,凝聚了人心。”村支书张进鹤说,“如今游客越来越多,不但能宣传爱护鸟类保护生态,还能促进村里民俗旅游发展,今后,我们会把鸟节办的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于丽爽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