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儿科医生侯文英:想为西藏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6-03-08 10: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侯文英为藏族孩子诊疗

侯文英是首都儿研所普外科主任,2014年,她作为援藏医生在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援建一年。援建期满、回到北京只休息了10天,她再次报名成为了“组团式医疗援建”的一员,回到拉萨继续为患者服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西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侯文英援藏的终极目标。

藏民眼中的“卓玛” 两次援藏仅仅相隔10天

藏民喜欢称北京援藏女干部为“卓玛”,意思是“仙女”,以表达对她们的感激之情。而侯文英也是许多藏族孩子眼中的“卓玛”妈妈。“待得久了,都舍不得走了。”两次进藏,侯文英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藏区有很多孩子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走起路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但由于信息闭塞、医疗条件匮乏,很多牧区家长直接给孩子办了一张残疾证,却根本不知道要带孩子进行治疗。

“通过我们长时间的宣传,好多家长知道了孩子满月的时候就来筛查,如果确实患病,会主动带孩子到医院治疗,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持,很多孩子手术非常成功,这可能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侯文英欣慰地说。

2014年8月,侯文英报名来到堆龙德庆县人民医院,带领大家开展儿外科手术。“我接受的技术任务是帮助开展腹腔镜手术,在训练中尽量做到多放手,不放眼,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为西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医术精湛的侯文英用理论结合实际,迅速提高当地医生的水平,并结束了胆囊手术外请专家的历史。


侯文英在西藏为患儿手术

高寒缺氧中坚持诊疗 藏民捧上暖心酥油茶

3月是青藏高原最难渡过的季节,高寒缺氧令人难以忍受。而此时,侯文英与队友开始了一项重要任务——下乡普查先天畸形儿童。普查地区部分村子的海拔甚至在5000米以上,没有供暖、条件简陋。在西藏缺氧最严重的季节,不工作时都需要吸氧,更别提连续几天的辗转行医。

一路颠簸2小时来到第一站德庆乡,当侯文英和队友们拖着疲惫的身体下车时,发现乡亲们早已带着孩子等在那里。为了让孩子们早点儿做检查,他们强打精神,立即准备开始筛查工作。“可这时候,乡亲们捧出了热乎乎的酥油茶,一定让我们先喝了再工作。”每每想起这些暖心的小细节,侯文英心里总是涌起一阵感动。

筛查工作远远比想象得困难,语言的不通、藏语翻译远远不够。在筛查中,先天性畸形疾病患儿的情况让侯文英觉得痛心。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乡村医生的知识多年得不到更新,老百姓一直以为先天性疾病无法治疗,很多孩子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次5个乡的筛查一共查出了15名先天性畸形患儿,紧接着,京藏两地对接,将小患儿接到首都儿研所进行了及时的手术治疗。“看到孩子们信任的眼神和小脸上天真的笑容,我的心都融化了。”侯文英说。

两次主动请缨援藏,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坚持为孩子们看病,竭尽所能向当地医生传授医疗技术。问她初衷是什么,她的回答很简单:“只想多为西藏的孩子们做点事情。”

责任编辑:包萌(QN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