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破获新型盗窃案:冒充快递借手机盗刷12万

2016-03-17 14:4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冒充快递借手机 盗刷12万

民警向唐女士发还被窃钱款摄/记者 唐宁

民警通过监控锁定了嫌疑人警方供图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QQ群里购买200多人个人信息,冒充快递给事主送包裹,假借电话盗出SIM卡,网银转账盗取18万元。海淀警方16日通报,民警破获了一起新型盗窃案件。

3月14日下午,海淀警方给其中一名事主唐女士发还12万被盗现金。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海淀警方刑事拘留。

案情 借手机给“快递员”后被盗刷12万

2016年3月,在海淀上班的唐女士报警,称手机网银被莫名转走了12万元。

办案民警了解到,事发时一名快递员给唐女士打电话,让她下楼取包裹时,借用了唐女士的手机。唐女士拿着包裹回到单位后,发现手机SIM卡没了。紧接着,唐女士手机上的银行APP不断有消息提示,短短的几分钟内,她卡里的12万元已经被转走。

唐女士回忆,事发前几天,曾有自称快递公司的男子打电话给她,说她有个快递包裹地址不详,让她重新说一下,将整个事情串起来,唐女士觉得不对劲,于是马上报警。

失主:经常网购 根本没怀疑快递员

3月14日下午,《法制晚报》记者来到海淀看守所,采访到了失主唐女士。唐女士说她没想到钱还能找回来,“我今天是来给民警送锦旗的。”

唐女士说,“当快递员让我说一下详细地址时,我当时根本没起疑心,因为我老在网上买东西,所以就没当回事,就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地址。”

此后,唐女士在办公室接到电话,对方说是中通快递员让她取件,“快递员戴着帽子,我当时也没看清他长什么样。他递过来一个单子,让我填满意度评价,我想都没想就接过来准备填,”唐女士说,“我填单子的时候手机响了,对方说中通公司的,有急事找快递员,但他的手机始终打不通,如果他正给我派件,希望叫他听下电话。”

“因为当时在我单位,我也没多想就把手机递给了快递员,也就一两分钟的事,我填完了单子,快递员把手机递给我,我拿着包裹就上楼了。”唐女士说,回单位发现手机关机了,打开手机后发现SIM卡不见了。

同事帮我拆开包裹,里面有一包徐福记的糖,唐女士纳闷是不是送错了,这时,她收到多笔银行转账记录,总共被刷了12万元。

抓捕 使用他人身份登记入住 小偷天津落网

海淀警方刑侦支队的民警调取案发周边的监控录像,很快锁定了3名嫌疑人,但他们头戴鸭舌帽、穿着深色棉衣,很难辨认。

民警根据唐女士提供的嫌疑人电话,查到了办理涉案手机号登记的人,是女子王某。民警了解到,该人曾在江苏、天津等地出现。通过向当地警方求证,民警发现案发当天,王某在江苏,不可能来北京作案。

民警将视线锁定在天津机场附近的一家酒店内,经了解,用王某身份证登记入住的是一名男子,在调取酒店附近的监控录像与案发地监控录像比对后,侦查员发现,入住该酒店的3人与案发地的嫌疑人身形极其相似。

3月5日凌晨,民警在天津涉事酒店将林某、郭某、施某3名嫌疑人抓获,现场起获盗取的10万多元现金,仍有2万元现金在嫌疑人银行卡内,警方将其冻结。

揭秘 花4500元网购200人信息 打电话下套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被抓的3名嫌疑人均为福建龙岩人。

据3人交代,他们都是技校毕业,毕业后靠代打游戏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家中开支也逐渐增多,每个月挣2000多元的工资已经入不敷出,于是三人就时常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能挣钱。

偶然间,他们从同乡处得知网上有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非常有“料”,一应俱全,事主的姓名、手机、身份证号、网银号码和密码,包括事主银行卡里有多少钱都有详细记录。

于是3人花了4500多块钱从网上购买了200多份事主信息,但这些信息只有两三成是真实有效的,大部分是假的。

几人打电话联系事主,准备下套偷钱,但有许多事主因为对陌生人比较警惕没有得手。

从2016年1月至今,3人在网上先后利用购买来的事主信息在福建、山东、上海、北京诈骗多起,目前警方已核实三起,包括唐女士在内的3人共被盗取18万元。

3人分工 一人偷卡一人打电话一人取现

据嫌疑人供述,因为知道了事主的网银账号和密码还不能取钱,多数情况下都是需要U盾或者验证码才能转账,为了获取事主的验证码,3人琢磨了几天后,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

他们先从网上买到事主信息,登录事主网银发现里面有钱后,就由郭某冒充快递人员给事主打电话,套出事主的住址,然后趁事主接快递的时候,由林某给事主打电话称快递员手机无法接通,麻烦用一下事主电话,而郭某在接电话的时候,趁事主不注意,将手机上的SIM卡盗取出来。

郭某将SIM卡给施某,由施某负责将事主网银的钱转出并取现。

目前,犯罪嫌疑人施某、林某、郭某三人因涉嫌盗窃罪已被海淀警方刑事拘留。

警方提示 陌生号码链接是木马病毒

民警表示,此类案件中,嫌疑人获得的事主信息比较详细,包括事主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网银用户名和密码,警方推测嫌疑人应该是通过短信发送链接木马盗取事主手机内的信息,收到此类链接,如果点击,手机内的信息就会被盗取。

这些被盗取的事主个人信息会被以每条数百元的价格卖给犯罪分子,价格则主要依据事主网银内的余额而定。

而要想转账成功,嫌疑人必需获取事主的银行短信验证码,这也滋生了此类犯罪,嫌疑人会通过各种借口向受害对象索要验证码。

除了本案中的作案手法外,还会有人冒充微信好友,称丢失了你的联系方式,以需重新验证好友为由索要验证码,其实这个验证码就是您的网银密码,所以市民需要格外留心。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唐宁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