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经常出没于中小学校园,评估监督着教育质量;
有这样一群人,经常倾听家长心声,向学校反馈问题;
2013年底至今,北京市1683所中小学的校门口都挂上了他们的照片和联系方式,他们就是被师生家长称为教育“片警儿”的中小学挂牌责任督学。
本市目前有684名挂牌责任督学,他们深入每所学校,针对学校校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校风学风建设等内容进行经常性督导。他们不仅是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的“催化剂”,还是和谐家校关系的“润滑剂”,更是师生家长身边未曾谋面的贴心人。
家校关系的“润滑剂”
“你是李海东吗?我是学生家长,学校多收费的事儿你管不管?”去年7月8日上午,顺义区责任督学李海东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话茬儿不善。
“您别着急,慢慢说。”李海东放下手头的事儿,专心应答。
“7月放暑假,孩子上课明明不够一个月,学校却非收一个月饭钱,还不给退。人家其他幼儿园就退了10多天饭钱。告诉你,如果学校再不退钱,我们就去教委反映……”李海东承诺家长,马上着手调查。
原来,那所学校的收费由承包人自己定,学期初交齐,多不退,少不补。而家长提到的幼儿园则根据孩子每月用餐天数计算饭费,学期末多退少补。
李海东马上找到涉事学校校长、后勤主任以及承包人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最后决定:第二天就退给家长18天的饭费,以后也要按学生就餐天数收取饭费。
该校校长还就收费问题向20多位家长进行解释,得到他们的谅解。找李海东投诉的那位家长也对结果表示满意。
不仅仅是李海东,全市的挂牌责任督学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规范学校办学,有效化解家校矛盾,促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办学治校的“强心针”
2014年底,中小学校满意度调查报告公布,朝阳区责任督学聂春玲一愣,自己负责的学校居然低于全区平均分。
整改措施会上,学校老师有抱委屈的,有说家长不理解学校成心找茬儿的……连校长都开始怀疑调查结果。
聂春玲帮着大家理头绪,“学校工作繁琐细致,哪一点都不能疏忽。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咱们向家长公布食堂的食谱了没有?学生对学校的饭菜满意吗?……这些细节没抓好,难怪学生、家长有意见!”
“我们没有了解需求,把学生和家长当成了门外人,我们的工作确实没到位。”冷静思考后,分管各领域的校级干部们意识到问题所在,制定整改措施。
在聂春玲的建议下,学校通过家校平台、电话、飞信群等方式拓宽与家长的沟通渠道,经常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很快,家长们反映比较集中的用餐情况得到改善,校园环境也日益整洁、美观。学校自行问卷调查,家长满意度提高一大截。
校长教师们感叹,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转变了政府职能与教育管理方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真正帮助学校提升办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把脉人”
这是一节年轻教师的音乐课。
老师要求学生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跟着音乐拍手。一曲结束,老师又带着学生朗读歌词并演唱。丰富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随着音乐边唱边跳,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海淀区责任督学任弘坐在角落里,眉头微微蹙起,她可是一名擅长音乐教学的特级教师。
“如果让音乐游戏活动成为唱歌教学的主要形式,从表面上看,你的课堂很热闹,但学生对歌曲的内涵并不了解,歌唱技能也得不到有效训练。”课间,任弘指导着年轻教师。
又一个班的音乐课,任弘亲自示范,在保持课堂气氛的同时,还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年轻的音乐教师受益匪浅。
与任弘一样,挂牌责任督学来自各个学科,很多都是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他们不定时、不打招呼、随时随地进班听课、评课,为课堂教学问诊把脉,保证教学质量。
684名挂牌责任督学,正通过他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的工作,为北京建立起现代教育督导体系,以保障教育事业的优质发展。
明天和后天,本市朝阳区、海淀区、顺义区、大兴区、怀柔区五个区将迎来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核查。记者从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获悉:未来三年,本市16个区都将达到国家级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标准。
新闻背景
2013年9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对中小学校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从2013年底开始,本市结合实际积极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扎实开展了北京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转变了政府职能与教育管理方式,深化了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了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