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市民最关心的城市环境来说,如果在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人员建设管理的基础上,达到“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建设环境、人人保护环境”,那又是怎样的景象?顺义区国税局检查一科做出了尝试。
走进顺义国税局检查一科位于李桥镇李家桥村所在的办公区,办公楼外的公示栏整齐划一,办公区外的环境也一切井井有条。而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面貌。院墙外绿化带的灌木丛里,填满了日积月累的塑料袋、包装纸等垃圾,公交车站外停满了趴活儿的黑车。
每个单位都有门前三包责任,就是管好门前一亩三分地。刚调到科里工作的科长刘长龙,通过组织党员活动日等形式,组织全单位的人打扫卫生,先把绿化带灌木丛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而且安排保洁人员定期清理绿地内的杂草,协助绿化部门工作。每天上班前,刘长龙带头和单位的工作人员主动清扫门前道路,捡拾白色垃圾。环境好了,等车的乘客也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环境立马提升了。
另一个让环境秩序混乱的问题是在公交站趴活儿的黑车,经常造成道路拥堵。相关执法部门也经常来执法,但是无法长时间盯守,黑车很快又会聚集起来。检查一科最终想了个办法,安排保安到门口盯守,科里人员也劝说黑车不要停留,共清理、疏导黑车300余次,有效遏制了门前黑车、车辆乱停放现象,极大改善了门前交通状况。
检查一科作为国税系统的基层单位,本来和环境建设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们积极主动建设、保护环境,与科长刘长龙重视环境建设工作有关,也离不开区国税局对提升基层税务所环境建设工作的支持。“这单位就好比自己的家,谁不希望自己家干净利落点?”刘长龙说,他们都把环境建设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大家参加环境建设都是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等业余时间。
为了调动全体人员建设、保护环境的积极性,检查一科设立环境建设激励机制,除了对本职工作的绩效考核,还专门考评积极参与单位环境建设的情况,根据表现酌情加分,与年底评优工作挂钩。同时,也对后勤人员加强奖惩,激发了单位全体人员参与环境建设的热情与责任感。各项机制的建立及有效落实,确保了环境建设成果得到长效保持,并营造了“人人关心环境、人人建设环境”的良好氛围。
北京晨报记者获悉,检查一科积极建设、保护环境也得到区国税局领导的肯定和支持,成为基层税务所环境建设的典型。顺义区环境办表示,充分发挥全区各委办局派出的基层单位及群众在环境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无疑是推动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精细化、长效化的有效手段,是建设优美、和谐、宜居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