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平台认证不完善用户支付转账将受限

2016-03-30 06:5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认证不完善用户支付转账将受限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底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份今年7月1日开始运行的“支付新规”,让微信、支付宝等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纷纷加快了用户实名认证的步伐。记者昨天从微信和支付宝方面获悉,7月实名认证不完善的用户,其余额支付和转账等功能会受到限制。

央行的《办法》将个人支付账户分为三类,并规定了各类账户的功能、额度和信息认证标准。其中,Ⅰ类账户只需要一个外部渠道认证客户身份信息,例如,联网核查居民身份证信息,对应的付款限额只有自账户开立起累计1000元的限额。该类账户余额可以用于消费和转账,主要适用于客户小额、临时支付。

Ⅱ类和Ⅲ类账户的客户实名认证强度相对较高,分别通过至少三个、五个外部渠道验证客户身份信息。其中,Ⅱ类账户的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10万元。Ⅲ类账户的余额付款限额为年累计20万元。

“鉴于投资理财业务的风险等级较高,《办法》规定,仅实名认证强度最高的Ⅲ类账户可以使用余额购买投资理财等金融类产品,以保障客户资金安全。Ⅰ类和Ⅱ类账户只能用于消费和转账。”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为了兼顾便捷性和安全性,Ⅰ类账户的交易限额相对较低,但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强化客户身份验证,将Ⅰ类账户升级为Ⅱ类或Ⅲ类账户,提高交易限额。”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指出,上述分类方式及付款功能、交易限额管理措施仅针对支付账户,客户使用银行账户付款,例如银行网关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等,不受上述功能和限额的约束。

同时,网络账户交易不仅有年度限额,还有日限额。

《办法》自今年7月1日起实施,支付平台正不断加快用户实名认证的脚步。

3月29日,记者从微信方面获悉,目前,微信支付绑卡用户量已经超过3亿,绑卡用户都已经是实名认证的用户。对于需要完善信息的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系统将以消息告知或弹窗提示的方式引导用户完善账户信息。用户可根据引导,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码或添加关联银行卡来完善账户信息。

对此,支付宝方面也对记者表示,支付宝会先在后台进行筛选,对于需要补充信息的用户,会收到相应的信息提示,比如,补充身份证号或手机号码等信息。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根据新规,不补全的情况下,2016年7月1日后,支付宝账户将不能再用于收付款,届时用户的快捷支付和网银都无法进行付款”。对此,蚂蚁金服公众与客户沟通部总监朱健告诉记者,“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根据新规,届时信息不完善的用户,有些功能会受限,这取决于用户通过了几种方式进行实名认证,相应的余额收付款,转账等使用额度会相应地有所不同。”微信方面也表示,根据监管要求,7月1日未能完善信息的用户,余额支付账户功能会受到影响。

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办法》强调支付账户实名制度,并非要客户去相关部门证明“我是我”,实际上是要求支付机构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支付机构累计处理网络支付业务562.5亿笔,金额32.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95%和98.8%,网络支付领域继续强劲增长。

“支付宝,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更关注用户体验,但对账户资金的安全风险有所忽略,身份识别不够完善,也给欺诈、套现、洗钱等风险提供了可乘之机。此次央行新规推动的实名认证可以说消除监管黑洞,解决了账户管理上的问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分析师谭倩芸告诉记者,“这也将对野蛮肆虐的网络诈骗提供可追溯的DNA。”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范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