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本市交通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北京交通”、“北京交通订阅号”开通了手机微信实时在线咨询服务。老百姓在出行前可即时咨询包括路况、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省际客运、小客车指标、备案停车场、占道停车收费员、出租车驾驶员、出租车信息等内容。这一政府部门推出的“互联网+”服务,让公众为之叫好。记者本周一和周二体验了“北京交通订阅号”、“北京地铁”等本市部分交通微信公众号发现,在方便百姓出行的同时,有些服务的细节还有待完善。
交通公众号
内容多样 部分回复不实用
“北京交通”公众号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更新速度也频繁、形式内容多样活泼,比如最近一期3月25日推出的“清明出行提示”非常及时实用,还有一些互动内容。但是,记者体验了一下其中最新出炉的即时咨询栏目,却发现这个“新生儿”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微信公众号“北京交通”、“北京交通订阅号”的在线咨询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5点,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半还是休息时间,记者只能在其后台人员工作时间内发出即时提问。本周一下午1点58分,记者提问东单附近路况,2号客服回复为“您好!您可向市交管局咨询,电话122。感谢您关注‘北京交通’官方微信。”下午2点15分,记者提问通惠河北路现在拥堵否,3号客服回复依旧为“您好!您可向市交管局咨询,电话122。感谢您关注‘北京交通’官方微信。”感觉询问路况的咨询,一般得不到具体的回复,不如直接在其他APP地图上看实时路况。
下午2点19分,记者提问公交方面问题“请问24路到北京站吗”,约一分钟后4号客服的回复比较令人满意:您好,经公交网站查询24路公交车双向行驶方向为北京站前街-左家庄;左家庄-北京站。
下午2点20分,记者又提问地铁方面问题“请问从大望路去颐和园如何坐地铁”,等待两分钟后页面回复显示:“您120秒无任何操作,系统自动断开连接请您见谅,请重新连接,祝您生活愉快!”记者随后几分钟后又问“请问东单附近有公租自行车站点吗”,两分钟后的回复依旧是:“您120秒无任何操作,系统自动断开连接请您见谅,请重新连接,祝您生活愉快!”下午4点20分,记者再次提问“请问建国门桥附近有正规备案停车场吗”,两分钟后的回复还是之前这句话,估计在技术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最后记者于下午4点23分发出一个投诉:“帮朋友投诉一下,东直门交通枢纽后面马路西侧乱停车严重?”得到的2号客服的回复和咨询路况时一样:“您好!您可向市交管局咨询,电话122。感谢您关注‘北京交通’官方微信。”
地铁公众号
菜单规范 更新不够快
昨天记者看到,“北京地铁”官方微信的菜单功能较规范,但更新频次还不够密集。打开“北京地铁”微信公众号,最近一条消息是3月17日发表的《安全行车100万公里,你坐过他的车吗?》,阅读量不错,将近2万次;上一条消息是3月7日发布的地铁运营信息。
点击“进入公众号”,记者共发现了14个菜单功能,包括地铁简介、运营信息、线路图下载等,大部分菜单功能运营良好。但其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运营消息功能显示,最近一条信息的发布时间是去年9月25日,但信息内容却是在今年3月7日17点32分地铁10号线因信号设备故障。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向该公众号运营负责人进行询问,得知显示的“发布时间”其实是该菜单功能的注册时间。
此外,据交通委近日消息称,通过北京地铁微信公众号可查询无障碍设施情况,步骤是在该微信号中直接输入要查询的车站名称。有读者向记者表示,按此步骤查询多个站点,都有详细的相关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显示形式不够清晰。比如,东四站的无障碍信息显示“C口直梯处-(代表另起一行)呼叫设备-无-可视对讲-无-爬楼车-C口-升降平台-坡道-站厅台南侧。”这位读者表示:“这么多空行,也没有标点,读了好几遍,也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对此,该公众号运营人表示,显示信息格式与信息源格式有关,目前正在积极改进,不久后将把站点的无障碍信息替换成让读者一目了然的形式。
记者手记
开公众号不等于互联网思维
那些粉丝量较大、内容活跃的微信公众号是怎么做的?其中是否有政府公众号可以借鉴的经验呢?昨天,记者采访了3名粉丝量较大的公众号运营人,其经验可总结为:找好公众号的定位,包括用户定位、功能定位、内容定位;多开发公众号的沟通功能,而不仅仅是发布资讯的功能,也就是多与用户进行问答等形式的互动;即使是发布,内容也不一定都是讯息,也可以是小的知识、技巧以及笑话;选择合适的、适量的图片;利用自定义菜单,争取传送信息的更多机会;要真正用互联网思维去维护公众号,做到有问必答、及时更新,而不是认为设置了一个微信账号就已具备了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