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回拖欠的工资,能过个好节了!”在五一劳动节到来前夕,孙女士等13人在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拿到了被拖欠一年之久的工资共计约26万元,其中最多欠薪3万余元,最少也有1万元。至此,这起因员工未签劳动合同被企业欠薪的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孙女士等13人2014年10月入职延庆一家贸易公司做销售。公司起初承诺“五险一金”一样都不会少,但入职后却拒签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保险,还时常拖欠工资,加班费也不给。去年4月,孙女士等人提起劳动仲裁,同时向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该中心后指派王佳律师承办此案。
由于公司未签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工资也是通过个人银行转账方式支付的,且从未向孙女士等人发放过工作证、服务证、上岗证等,公司不承认与孙女士等人存在劳动关系。
对此,王佳律师积极帮助搜集相关的间接证据,包括工作时的照片、考勤照片、与公司法定代表人培训时的合影照片、与公司人事经理、店长的谈话录音等。一审时,律师还申请法院查询银行工资转账记录,最后确认向孙女士等人支付工资的个人正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最终,劳动仲裁和法院均确认了双方的劳动关系并支持了孙女士等人的诉讼请求。该公司后提起上诉。二审期间,律师考虑到公司的给付能力以及今后判决能否执行等诸多因素,建议法院调解。后双方达成调解意见,贸易公司给付了欠薪。
据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郑惠云介绍,近年来,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简化农民工申请程序,涉及群体性农民工案件实行多人同时办理,开辟“当日申请、当日审批”的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代写法律文书、讲解救济渠道等服务。三年来,该中心办理农民工案件5238件,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