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夫,快给我修修,疼得走不了路。”话音未落,一只大脚摆在了面前:脚跟严重龟裂,还有厚厚的脚垫。透过老花眼镜,穿着白大褂的王建生稍加端详,右手麻利地拿起了操作台上的一次性刀片,左手扶脚。“嚓、嚓……”手起刀落,薄如蝉翼的皮屑如雪花般掉落,老树皮似的脚后跟不一会儿就露出了原本的肉色。
“嘿,比医生还手到病除,真不愧是百年老店清华池的师傅。”刚才还吱哇乱叫的顾客,穿上鞋,在地上走了一圈后,咧开嘴,竖起了大拇指。
从18岁正式从事修脚行业开始,四十年来,王建生的一双手握过数十万人的病脚,他的不少“粉丝”都跟随了他好几十年。
其实,当年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清华池当修脚工,这个帅小伙在家躲了46天。“每天拿着别人脚丫子,太不体面!”后来,虽然没拗过家人走进浴池,可他每天就干杂活儿,坚决不学艺。“为啥?怕被熟人看见丢人。”
但是潜移默化,他渐渐注意到,经过师傅的一通“摆弄”,进来时一瘸一拐、疼得龇牙咧嘴的客人出门时都眉开眼笑,“这活儿还真神!”终于有一天,在师父手把手的传授下,王建生拿起了修脚刀。推手,磨刀,削竹片……练习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他的手指起泡,磨出茧子,手上到处是血口子。
如今,王建生的手艺在清华池早已成了“活招牌”。
随着老一代修脚技师的努力,清华池专门成立了京城乃至全国第一家脚病治疗中心,“干起活儿来更有奔头了。”年过半百的王建生自己买来医学专著,在单位领导大力支持下尝试改进传统修脚操作程序,从过去腿上“作业”改为设立操作台,统一手法,统一刀具消毒,还建立技师挂号制,为病人诊疗记录建档,向医院标准看齐,逐步改变了几十年浴池修脚的传统工艺和方法。
修脚是手艺活,靠口传心授。两年前,王建生整理了几十年积累的资料后,编辑成册。“只有将我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更多有志于从事修脚工作的年轻人,才能服务更多的人。”王建生又开始从事修脚技术教学工作,配合劳动部门进行修脚师专业技术培训和技术鉴定工作,先后培养青年修脚员工200多人、大学生修脚师6名。
每当看到顾客带着满意的笑容、迈着轻松的步子从脚病修治室离开时,王建生都有一种幸福感。“尤其是看到年轻人手拿工具、走上服务车前往各社区为老人服务,我由衷地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