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告首例寨卡病例

2016-05-16 15:1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本市报告首例寨卡病例

黄热病的“风头”刚刚有所下降,寨卡病又来了!15日晚,北京市卫计委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据悉,这也是北京市报告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

该患者为一29岁的女士,中国籍,山东烟台人。她是烟台市某公司职员,今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北京时间5月14日早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过初筛,考虑她疑似感染了寨卡病毒,于是派人陪同该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该患者被收入院治疗。5月15日,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患者目前病情稳定。

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人在被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至7天后消失。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的疫苗。有报道认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胎儿可能会罹患小头症。建议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北京尚未监测到传播寨卡病毒病的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寨卡病毒主要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目前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卫生计生部门提醒市民,近期应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  作者:贾晓宏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