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影像】禁宫点灯和甲午战败有关系?

2016-05-24 09:38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那天,故宫博物院启动了位于其中轴线上的六座原状展厅的室内照明工程,往日幽暗的宫殿亮堂起来。点起灯来,观众们再也不用趴在窗户上往里张望了,一眼就能把室内陈设看得清清楚楚。就连宫里的气氛也显得轻松了许多。其实,一百年前当紫禁城第一次通电灯,住在宫里的人们也是同样的心情。

北京故宫六大宫殿百年来首次亮灯

5月18日,北京故宫启动“点亮历史”原状展陈照明方案,包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在内的中轴线六大宫殿几百年来首次亮灯。原状陈列是故宫博物院深受观众喜爱的展览类型。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20世纪初,乾清宫装上了豪华的吊灯,使富丽堂皇的宫殿更加气派。

故宫博物院藏“爱迪生”牌电灯泡。

据清史专家王道成、杨乃济两位先生研究,宫里最早通电灯是在1888年。1888年(光绪十四年),海军衙门命神机营机器局总办恩佑以白银六千两向“丹商祁罗弗洋行购买电灯一全份,随锅炉一份及各项什物等件。”据《奉宸苑记事簿》记载:“光绪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海安设电灯锅炉宜安在仪鸾殿西围墙外……”由此可知,清宫首次安电灯的地方是慈禧太后于西苑的寝宫仪鸾殿内。当时运到西苑的发电装置是一台容量不足20马力(约15千瓦)的发电机,并在其安设地点成立了隶属于奉宸苑的西苑电灯公所。翁同龢1889年1月30日日记中“电灯照耀于禁林”便是对当时宫廷电灯初点的记载。

两年后,清宫的第二座电灯公所——颐和园电灯公所建立。这次依然是海军衙门买单,花费白银一万两千余两向德国购置发电机,安装在颐和园耶律楚材祠南侧,乐寿堂等万寿山东麓核心建筑在此时被电灯点亮。据《颐和园电灯公所房间、机器数目册》记载,电灯公所拥有机器房68间,东院房18间,蒸汽发电机3台,这个规模对于服务宫廷来说,已经非常浩大了,尤其是一再利用海军经费为宫廷点灯这一点,让人联想到甲午战争后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宫廷里这点微不足道的亮光便更显得“昏暗”异常了。

责任编辑:巢晶(QN0034)  作者:王志伟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