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举行

2016-05-30 02:0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大学生创业青睐科技公益

5月28日,“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答辩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全市数十所高校的153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参加了决赛答辩。比赛过程中,科技创业、公益创业项目亮点频出,吸人眼球;同时,本次比赛还特意邀请了一些风险投资界及创业企业负责人担当评委,既体现了比赛的专业性,也进一步调动了参赛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承办。大赛旨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

大赛下设三项主体赛事,分别是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其中,创业计划竞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创业实践挑战赛面向在校生或毕业未满3年的高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公益创业赛则面向高校在校生,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据了解,本次大赛收到来自京内80多所高校共计535件作品,经过网络初评,最终进入决赛作品153件,其中创业计划竞赛89件,创业实践挑战赛35件,公益创业赛29件。

亮点

参赛大学生创新热情高

科技创业、公益创业吸睛

本次创业大赛过程中,高科技创业项目十分“吸睛”。其中,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带来了自主设计研发的农业植保飞行无人机,据介绍,该无人机可自动导航向农田喷洒农药,日均作业达500-800亩,单次作业载药10-25公斤,可有效解决农民背负农药喷雾器作业可能产生的中毒威胁。同时,农药从该无人机的喷洒器喷出时被飞行旋翼的向下气流加速形成气雾,对农作物穿透性强,飘失少,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

除了科技创业项目,本次大赛上一些公益创业项目也带来了不少新idea。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公益创业团队通过组织在校大学生前往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文化实地调研,保留下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及调查报告等,再利用新媒体平台向社会进行宣传推广,从而达到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濒危文化的目的。

作为此次决赛的“东道主”,首经贸大学的公益创业团队则带来了一款具有儿童防走失和保健两项功能的智能手环的构想。智能手环将通过设置安全距离链接孩子身上的智能芯片和家长手机,并增加了鸣铃功能,方便家长依靠听觉定位。同时,该手环还计划设计儿童成长数据监测系统,帮助家长实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

“通过这次创业大赛一方面宣传了我们的创业构想,一方面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可以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感觉收获挺多的。”首经贸大学创业团队一名负责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

天使投资人当评委助力

意向项目有机会获资助

记者了解到,与此前比赛不同,本次大赛特意邀请了风险投资界、企业界的“投资大咖”担任评委,评委中超过三分之二为风投公司或创业企业负责人,这些“天使投资人”中有不少表示将会对有意向的创业项目进行资助。

“这些参赛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都挺有想法的,整体来看同学们的创业方案都很有吸引力,有深度。”此次大赛评委之一,北京某科技公司CEO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次我对两三个项目都十分感兴趣,我已经给创业团队留了联系方式,如果条件成熟,我会考虑资助他们。”

据了解,为了确保本次大赛顺利进行,大赛承办方之一首经贸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大赛协调工作组,学校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完成了大赛宣传品制作、评委联系、志愿者培训及设备测试、安保方案制定等一系列工作。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善学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展现学生风采,将不断加大对学生创业的帮扶力度。

据悉,“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共同组织开展,自201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为第二届。

下一阶段,大赛主办方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将成立首都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互助小组,举办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营,加强对高校创业类社团的指导;同时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设立首都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中心实体化办公场地,加大创业优秀成果推介和对接,促进大学生创业成果转化。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