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6万游客走进公园体验端午文化

2016-06-10 06:1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36万游客进公园体验端午文化

6月9日是端午小长假第一天,念先贤典故、赏古树古乐、制香粽香囊……36万游客9日走进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体验端午传统文化。

在端午节祭屈原、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饮雄黄等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端午节当日,各大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组织了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根据史料记载,从乾隆年间开始北京就有端午游天坛的民俗。9日一大早,不少市民专门来到天坛神乐署摸影壁,“这叫‘摸壁睹墅’”,今年72岁的常先生说:“我记着小时候父母还得带着雄黄酒、玫瑰饼、五毒饼,还有应时鲜果,一边观美景,一边品美食,体现图个吉祥之意。”

早上10时许,陶然亭公园南湖上,两条十几米长的龙舟已经开始了水上竞赛,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岸边叫好声、加油声一片;水榭广场上,民俗艺术家现场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如香囊、画风筝等,还有插艾叶挂菖蒲等与端午节有关的民俗表演;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老北京的端午节”民俗讲座,游客一起制作端午节民俗配饰“五彩缯”,并体验民俗工艺蓝染花布;玉渊潭、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都邀请游客共同参与手工DIY端午五彩香包、包粽子等活动,欢度假期。

“这可真是螃蟹中的‘巨无霸’。”从天津来京旅游的12岁男孩费子忆最喜欢北京海洋馆的“虾兵蟹将”,他一直盯着养殖箱里的椰子蟹。前两天,包括鳌龙虾、首颈刺凯虾、美人虾、深海武装蟹等45种400多只世界各地的珍稀活体虾蟹首次在北京海洋馆展出,深受小朋友喜爱。其中,还有首次在国内展示的能够绝食5年的大王具足虫。“这样大规模集中展示甲壳类虾蟹特色物种,在海洋馆业内尚属首次。”北京海洋馆总经理胡维勇介绍,希望在开阔游客眼界的同时,又唤醒人们关注海洋生物、海洋生态与海洋环境的意识,使公众真正爱上海洋,守护海洋。

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截至9日下午3时,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市民36万人,全天游客量较平均,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节日期间,市属公园将在原有122个售票窗口的基础上,视情况增加窗口、临时售票车共50处,并在售票区域安排志愿者进行疏导问询。当游客数量在同一时间接近最大承载量时,核心景区景点、室内展区门区、园林岛屿游览坡道、重要地段桥梁等将开设29条单向游园通行线路,以保证人流高峰时段的游览秩序。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