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穿袍为特例,不穿为常态”成为律师出庭着装的普遍情况。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首次对律师穿袍上庭作出强制性规定,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律师袍是否继续遭冷遇?被强制要求穿袍上庭,律师们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观察
着袍情况渐多
但依然不是常态
就在上个月,深圳律师张静煜因未穿律师袍出庭被举报,深圳律协对其作出了予以训诫处分并交纳1000元案件查处费的处分决定,这也是全国首例因未穿律师袍受到处分的案例,在律师圈内引起广泛争议。
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首次对律师穿袍上庭作出强制性规定。
《规则》第12条规定:“出庭履行职务的人员,按照职业着装规定着装。”第24条规定:“律师违反本规则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协会通报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规则》实施后,律师着袍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5月13日,哈尔滨某水泥厂将国家环保部告上法庭。庭上,几位从哈尔滨赶来的律师特意携袍出庭。
5月31日,季羡林之子季承诉北大返还亿元捐赠案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原被告律师均着袍出席。
本月4日,画家许麟庐遗产案开庭重审,多名律师未着袍,其中一位律师穿律师袍进入法庭,在见到其他律师没着袍后,脱下了自己的袍子。
本周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人数最多的合同诈骗案在京宣判,30多名辩护律师均未着律师袍。
可见,强制性的法律规定实施后,律师着袍情况渐多,但依然不是常态。在大多数开庭中,律师出庭穿律师袍仍是少数。
“感觉5月1日前后的变化并不大。”一位徐姓律师告诉记者,她在这两个月多次去东城和丰台法院开庭,“都没有穿律师袍,法官也没有要求我穿。”
调查
律师袍为何难上律师身?
我们经常看到的景象是:庭审中法官、检察官穿上统一的法袍和检察官制服,并佩戴徽章。反观律师,有穿西装的、有穿休闲装的,着装五花八门,有时很难与普通代理人或当事人区别开来。在记者近几年旁听的大小庭审中,律师着袍出庭的情形极为少见。
2014年12月,琼瑶诉于正抄袭一案开庭时,十余位律师中只有原告的两位律师穿袍。另外,在“网络大谣”秦火火案、王老吉和加多宝纠纷案等案件审理时,代理律师也穿律师袍出庭。
记者发现,只有在重大案件公开审理或有庭审直播时,部分律师才会因为重视而穿上律师袍。为何不愿穿律师袍上庭?总结律师不爱穿袍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出庭不方便、穿着不舒适、法院不强求。
原因1
不方便
被记者问过的7位律师给出的回答基本相同:不方便。
“我们出庭要带大量卷宗材料,还要带笔记本电脑,如果再带着律师袍真的很不方便。”徐姓律师告诉记者,如果需要去外地打官司,律师袍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北京市大禹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金宝也表示,袍子带到法院都起褶了,穿起来的确不好看。
此外,很多法院没有律师更衣室,律师换装也成了件麻烦事。北京富程律师事务所律师焦洁告诉记者:“北京还好,外地一些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环境非常艰苦,换衣服很不方便。”
原因2
不舒适
律师袍为黑色宽松式短袍,佩戴有紫红色短巾和律师徽章。多位律师告诉记者,袍子质地较厚,不适合在夏天穿。“如果夏天让我穿袍子在没有空调的法庭开庭,那我肯定会中暑晕倒!”一位男律师笑语。
“相较于检察官修身的西装制服,宽大的律师袍穿起来并不显气质。”一位张姓律师说:“像我这样个头矮小的女律师,穿上的确没有美感,所以打心底我是排斥穿的。”另一位女律师表示,律师袍缺少纽扣固定,“我不得不用别针来固定。”
原因3
不要求
实际中,很少有法官会对律师着袍作硬性要求。曾有法官认为:“律师穿不穿律师袍出庭不属于我们法官的管理权限”,因此不会就此作出硬性要求,太过追究,可能会影响庭审进度。
多数律师认为,律师出庭穿着得体整齐即可,着袍实在没有必要。“一些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开庭也就花半小时左右,短则10分钟。大部分案件宣判不会超过10分钟,这些情况下还有必要穿袍子吗?”有律师提出疑问。
讨论
律师着袍上庭有无必要
近期,记者采访了多位法学教授、法官、律师及诉讼当事人,在律师该不该着袍出庭的问题上,大家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
有人认为,律师着袍出庭,不仅能提升律师职业形象,提高律师的责任感,也有利于维护法庭的尊严。有人认为,着袍走的是形式,给律师徒增麻烦,完全没有必要。还有人认为,律师着袍制度有其进步性,只是在操作上要更“接地气”。
“一开始认为没必要,以前也没遇到律师着装太过分的情况。” 一中院刑一庭副庭长张鹏法官说:“但现在觉得律师袍是身份的标志,尤其在刑事案件开庭中。”
张鹏法官认为,辩护律师作为个体在对抗检察机关时很难做到对等,现在让律师着袍,也是从外在形式上实现诉讼地位平等的一种办法。“现在规定出来了,我会提前通知律师带袍子,开庭时提醒他们换上。”
李金宝律师也表示,“如果非要穿律师袍,建议刑事案件必须穿,以体现控辩双方的平等。”他说,“民事案件量比较大,如果每次开庭都要穿袍,对律师来说不利于开展工作。”
也有律师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形式上的平等不等于实质上的平等、正义。”
“我愿意穿,我本人也很支持。”焦洁律师称:“穿上是有感受的,瞬间就有了职业的庄严和神圣感,它在时刻提醒我:我是律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
如何让律师爱上律师袍
焦洁律师表示,“律师袍本身是‘舶来品’,接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法官与检察官的着装已经过数次改良,律师袍也要根据实际进行改良。“袍子较厚不适合夏天穿,希望能设计出冬夏两款。最好能改版成简洁的西装制服,我们在平时工作时也可以穿。”
如今,不少律师选择上网购买律师袍,价格是律协订购价格的一半甚至不到。“但是颜色、大小和衣料各异,这样不利于统一着装。律师袍应该由律协免费向律师发放。”李金宝律师认为,这样更利于统一着装制度的实施。
李金宝律师同时建议,“律师袍上可以标上律师证号,这样也便于律协统一管理。”
“关键是配套的软硬件要到位。”据张鹏法官介绍,为了方便律师在开庭前换装,一中院在审判区三楼设立了律师休息室,并提供饮用水、上网、打印等必要设施。
据记者了解,在5月1日后,全国已有多家法院开辟了律师休息室。有律师对此提出想法,能不能在休息室放上适量的律师袍,律师开庭前可以自取换上,开庭后再还回去。“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也方便了律师,我们还有何理由不穿袍上庭呢?”
律师着袍
规定沿革
2002年,法官和检察官着装制度先后确立。在此背景下,司法部于同年10月批准全国律协制定《律师出庭服装使用管理办法》和《律师协会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两办法规定律师担任辩护人、代理人参加法庭审理,必须穿着律师出庭服装。全国律协曾对律师统一着装多次做要求,但都不具有强制性,也没有任何惩罚措施。
2015年7月31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下发《关于在试点法院推行律师参加法庭开庭审理统一着装的通知》,自8月1日起,开始在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东城区法院等法院开展北京律师担任辩护人、代理人参加法庭开庭审理时统一着出庭服装、佩戴律师出庭徽章试点工作,试点为期半年。
除了缺乏强制性,这些办法、通知也无处罚措施。所以,在穿与不穿之间,律师们大多选择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