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出场,要是不从侧幕上台,而是从观众席中走上台,是不是旁观者的感觉会更强烈?”眼睛盯着电脑,高慧冉却有点走神了,想起了几天前刚刚结束的演出。
别看高慧冉琢磨得这么认真,可她并不是什么专业演员,而是非职业戏剧团体9剧社的一名戏剧爱好者。她目前在一家整形公司市场销售部实习,每天充斥眼帘的都是各种整形名词,等到了周日下午,在9剧社排练或训练成了她最快乐的时光。前几天,9剧社的新戏《结》参加了朝阳区文化馆举办的“非非”戏剧演出季,女主演高慧冉着实紧张又兴奋了许久。
“小高两年前刚参加剧社活动时,表演训练放不开,发言也不敢大声,但两年来,每个周日的训练、排练从没缺席过。”9剧社的辅导老师印飞是朝阳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我也是到了9剧社,接触了印飞这样专业的老师,才知道以前对戏剧表演的理解有许多偏差。”高慧冉说,9剧社的表演训练、排演对所有戏剧爱好者免费开放,“我每周日都坚持来,对我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放松。”
9剧社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金融公司的职员、小学教师,还有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在以往,他们的爱好仅仅是爱好,并没有机会登上真正的舞台。
而朝阳文化馆主办的“非非”戏剧演出季为这些热爱戏剧的人们提供了一方舞台。已连续举办八年的“非非”戏剧演出季,共推出近40个非职业剧社的70多部原创戏剧作品,参加演出的有在校学生、公司白领,也有社区居民等。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说,“非非”就是一个让梦想成真的舞台,“为那些没有步入商业阶段的非职业团体提供一个平台,鼓励他们可以离戏剧更近一些。”
戏剧,是北京独特的文化标签。在朝阳区之外,还有更多平凡人的戏剧梦想也被小心翼翼地呵护。
每个周六或是周日,东城区北新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四楼的多功能厅,贰月剧社负责人董硕也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为了自己的戏剧梦想努力着。
剧社成员刘大乐的本职工作是电影后期制作,曾为《捉妖记》这样的大片制作后期,是典型的幕后工作者。可在贰月剧社,他成了剧社新戏《老院儿》的男一号。“贰月剧社汇聚了许多戏剧爱好者,他们并非俊男靓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但都有表演欲望。”董硕说,贰月剧社选演员从不“以貌取人”,只要你有热情,爱好戏剧,你就有戏。
街道还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排练场所,请来专业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并利用社区资源帮助剧社招募成员。来自政府的帮助,让这些年轻人底气越来越足。他们的新戏《老院儿》,讲述的是北京一个胡同老院儿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侃出来的,我们就想做那种不同于北京人艺,更加接地气的北京故事。”董硕说,6月底,《老院儿》将参加今年的南锣鼓巷戏剧节,这让他们感觉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西城区也有一个百姓戏剧展演,主办方西城区文委不仅让普通百姓站上舞台,还想得更远,要帮助他们的戏走向更大的平台。
今年第三届百姓戏剧展演中第一次有了音乐剧这个类型,名为《蝶恋花》的这部音乐剧由梅兰芳大剧院的工作人员雪原创作。因为不是专业编剧和作曲,雪原花费了数年的心血才完成了这个作品。
“这样的作品创作出来太不容易了,我们不能让它只在百姓戏剧展演中演两场就完了。”西城区文委副主任古丽杨说,《蝶恋花》还没正式登台之前,文委就和西城辖区内的繁星戏剧村商量好了,一轮演出结束后,再请专业团队对这部音乐剧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让它在繁星戏剧村商演。发现百姓戏剧苗子并扶植壮大,这也将成为今后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的一个新模式。
“从旁观者到舞台上的主角,以前觉得这只能是梦想,但在北京,梦想有了成真的土壤。”一位9剧社的成员看着他们的演出剧照如此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