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赵颖彦)2016年,北京有7193人次享受高招加分照顾,加分总人数较去年减少890人,“瘦身”11%。这是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了解到的。
19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示了2016年高招加分照顾对象。记者梳理发现,占加分总数约九成的“大户”为少数民族考生。这部分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将增加5分向高校提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加分总人数同比减少890人 “瘦身”11%
根据2016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规定,12类考生在高考中可获得加分,3类考生可获得优先录取资格。在加分中分值分为三类:20分、10分和5分。据了解,可获得20分加分的有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此外,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以及现役军人子女在达到有关高等学校投档线后,予以优先录取。
从公示名单看,今年共有7193人次获得高考加分,和去年的8083人次相比减少890人,“瘦身”11%。而相比2013年享受高考加分的14700多人次,今年缩水一半。
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部严控高考加分项目的要求,2015年本市已经取消了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和市三好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2014年,这部分学生共2827人,加分为10分。今年,这部分学生依旧没有加分资格。
少数民族为加分“大户” 明年将大幅削减
记者梳理发现,烈士子女加分分值虽然最高,但人数仅2人;而同样可以加20分的“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今年可加分人数为0。在可加10分的考生类型中,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今年获得加分的共62人,台湾省籍考生共6人。
在众多加分项目中,“少数民族”人数最多。今年有6391名少数民族考生可加5分,占加分照顾学生总数的近九成。按照《北京市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该政策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明年,享受少数民族加分的考生将锐减。根据相关规定,从2017年起,只有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才能加5分,且仅适用于市属高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两名学生因见义勇为加5分,他们是五十五中的张子杨和北京实验学校的张婷。此外,有282人可在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
昨天还同时公布了高考特殊招生类型名单,其中保送生共有10人,8人保送北大、2人保送清华;全市艺术特长生测试合格者518人,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合格者222人。根据规定,已被保送录取后,不再参加全市统一高考志愿填报。
享受高考加分照顾的考生详情
加分值 类型 人数
加20分 烈士子女 2
加10分 台湾籍考生 6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62
加5分 全国相关赛事获奖 24
获得以北京市政府名义制发的见义勇为行为
确认证书的考生 2
少数民族 6391
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 150
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前6名 6
优先录取 特殊贡献军人子女 276
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
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8
其他 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加10分)、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优先录取) 268
相关新闻 “戏曲进校园”年内覆盖60所学校
6月18日晚,北方昆曲剧院原创昆曲《飞夺泸定桥》在中国剧院首演,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1100余名学生现场观看演出。这标志着,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已正式拉开帷幕。
“戏曲进校园”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至7月为第一阶段,正式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昆曲《飞夺泸定桥》、歌剧《长征》等剧目面向高校和部分中小学生举办9场专场演出,预计将有4600余名高校学生和3200余名小学生观看演出。
9月新学期开学后至年底为第二阶段,全面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京剧《党的女儿》《江姐》、昆曲《飞夺泸定桥》、评剧《母亲》《金沙江畔》等剧目进校园演出。全年计划安排100余场,将覆盖北京地区60所高校和部分中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