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给儿子留下绝笔信: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2016-06-29 15:26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原标题:临刑前赵一曼给儿子留下绝笔信

“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赵一曼与宁儿的合影。

■刘岳 曹楠

宁儿,妈妈好想你!

母亲留下绝笔信

1936年8月2日凌晨,随着一声汽笛的嘶鸣,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赵一曼,被伪满军警由哈尔滨押往珠河执行死刑。

就要告别抗联战友、告别亲人了,31岁的赵一曼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就是6年多未见面的儿子。宁儿,你还在大伯家吗?你长多高了?你知道妈妈想你吗?她决定给宁儿留下几句话。

宁儿:

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活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快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儿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 于车中

1928年4月,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与同学陈达邦结婚,后来赵一曼回到湖北宜昌开始了地下工作。

1929年1月21日晚上,赵一曼生下一个男婴。因为这一天恰好是列宁逝世5周年纪念日,孩子又孕育在列宁的故乡,她的曾用名又叫李淑宁,于是就给孩子取了乳名——“宁儿”。

母子生死两茫茫

1930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赵一曼,抱着宁儿拍了一张合影后,就找到宁儿的姑姑陈琮英(任弼时的爱人),俩人一起把宁儿送到陈琮英的堂兄陈岳云家,母子俩从此生死两茫茫。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主动要求到东北沦陷区工作。1935年秋,赵一曼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一度大家误认为她是东北抗联总司令赵尚志的妹妹,将错就错,她干脆给自己起了个新化名“赵一曼”。在哈东游击区,她和赵尚志被并称为“哈东二赵”,被敌人视为最大威胁。

同年11月15日黎明,500余名日伪军围攻赵一曼所在驻地,她亲率一个班掩护。几天后,赵一曼与几名抗联战士被包围,她的大腿被子弹贯穿,昏迷后不幸被俘。

被押解回哈尔滨后,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对赵一曼用尽各种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小北门外英勇就义。

妈妈,你在哪儿?

20多年后终于找到母亲

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上映,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一位21岁、名叫陈掖贤的小伙子,被赵一曼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对赵一曼倍感亲切——我的妈妈是谁?我的妈妈在哪儿?从有记忆以来,陈掖贤就由大伯陈岳云带大,对妈妈一无所知。

赵一曼就义20年后的一天,好友郑双璧将赵一曼托付的母子合影交给了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李坤杰接过照片一看,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啊,这就是幺妹……”经过多方打听,陈琮英最终证实:李坤泰就是赵一曼,照片上的母子就是李坤泰和她的儿子宁儿——陈掖贤。

当得知赵一曼就是自己的母亲之后,陈掖贤星夜赶往东北烈士纪念馆,亲笔抄下了母亲给自己的遗书。此时,他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妈妈,20多年了,我终于找到您了……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