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虚假宣传垄断协议丛生

2016-07-03 16:27 中国证券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7月3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主办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互联、竞合与共生”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十多位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言。研讨会就目前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互联网金融平台转型突围和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金融行业和互联网事业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构筑了创新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一时间新兴行业成为时代的娇子,越来越多的银行、保险以及传统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在日益繁荣的背后,也存着很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

会议认为,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将更趋规范,正朝着打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而发力。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连接一切、万物相连)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底层设施或者技术条件。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中,生态主体既会有激烈的竞争,更会有大量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与合作。深度融合和共生是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均衡状态。这种融合共生的生态系统,既是互联网金融生态演化的趋势,也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环境。

会议指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当前,新金融和传统金融仍然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利益博弈,传统金融机构凭借自身的业务垄断优势(金融机构牌照)努力维护自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创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基于机构逻辑和产品逻辑形成了以分业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机构监管、分业监管为核心的传统金融监管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经营和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反竞争行为,比如虚假宣传、垄断协议,等等。

会议呼吁,新经济需要新金融。我国现有的金融生态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相匹配的,服务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适应投资驱动型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金融革命是“双轮驱动”的革命:技术进步驱动+经济转型驱动。互联网金融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金融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赋能金融产品,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门槛,加速货币去纸化、促进金融服务碎片化、推动金融系统去中心化,实践普惠金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是决定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形成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金融格局。

在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2015)——互联网金融生态: 互联、竞合与共生》发布。发展报告建立了互联网金融生态的理论分析框架,梳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互联、互联网金融生态主体的竞争与合作、互联网金融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建设、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风险控制等方面系统和深入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对2015年我国P2P网贷平台进行了风险评级监测,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系统建设的政策建议,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冯强(QN0011)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