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蒲长廷)记者从朝阳区获悉,今年朝阳区街道地区将重拳出击,全年整治“开墙打洞”乱象1481户,两至三年内实现全区主要道路违法商户全部清除。此外,今年朝阳区将以广渠路、西大望路—金台路—甜水园街、新东路—东大桥路、三环、四环沿线为整治重点,全区23个街道重点围绕主要大街、背街小巷、社区内三个层面治理“开墙打洞”难题。
朝阳街道地区住改商主要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楼,随着房价上涨特别是门脸房租金暴涨,“开墙打洞”现象越发严重。居民楼“开墙打洞”带来的各种隐患长期困扰着周边居民,让这些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老楼安全状况堪忧。
“近年来,‘开墙打洞’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居民对‘开墙打洞’行为投诉强烈,主要涉及房屋安全、噪音扰民、环境卫生脏乱、破坏绿地等。”朝阳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墙打洞’破坏房屋墙体、水电气等管线,为楼体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由‘开墙打洞’引起的投诉量逐年增加。”
对此,未来两到三年内,朝阳区主要道路两侧“开墙打洞”餐馆、商铺将全部清退。
目前,朝阳街道地区居民楼“开墙打洞”商户总数有2000余家,涉及23个街道。今年6月15日,朝阳区整治“开墙打洞”工作已完成503户的整治任务,预计全年“开墙打洞”治理数量将达到1481户。
现场 建外街道整治后 将进行绿化
今天(7月5日)上午,在东大桥路西侧整治现场,经过前期治理,这里的37户违规商户已拆除牌匾、台阶,施工方正在对原有房屋进行加固,安装窗户和护栏,并对楼前进行了绿化美化。
建外街道城建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还会修补步行道方便居民出行,规范架空电线消除安全隐患,整体提升环境秩序,进一步培育居民群众的家园意识”。据介绍,建外街道“开墙打洞”整治还绿面积将达815平方米,为体现绿化的层次感,绿植以种植西府海棠、连翘、黄杨为主,花卉以月季、丁香为主。
在东大桥路与光华路十字路口西南角建设一个绿化小品,形成城市的小景观,整治还绿突出三季有花,三季常绿,在东大桥西侧形成一个美丽的绿色花卉长廊。
截至今年6月,建外街道已完成了建国路、西大望路和光华路等主要大街85户“开墙打洞”的整治工作。此外,潘家园街道辖区内共有“开墙打洞”小门店381家,也同样存在着扰民、安全、环境秩序等诸多问题,对地区的负影响非常明显。 “我们计划实施5条街100户整治工作,以‘多元参与、专业运作、快速推进’的工作原则,探索‘两专一群’工作法。”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渠路、三环、四环等路段 将杜绝“开墙打洞”乱象
今年年内,朝阳区将继续加大“开墙打洞”整治力度,以广渠路、西大望路—金台路—甜水园街、新东路—东大桥路、三环、四环沿线,雅宝路、CBD和其他住宅区为整治重点,强化“开墙打洞”治理“一廊、两纵、两环、三区”的整体布局,实现“一廊、两纵、两环”沿线无“开墙打洞”违法行为。
“今年,朝阳区将对我们辖区内的主要大街、背街小巷、社区违法经营商户进行重点整治,通过分类梳理完善这三个层面基础台账,分阶段治理,并制定整治工作流程、处罚流程及法律法规依据,总结典型经验。”朝阳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职能部门、居民和社会单位联动机制。加强购买服务,组建专项工作组等工作措施,帮助街道开展调查摸底、约谈商户、施工改造等指导服务工作,减轻街道工作压力,帮助街道解决难点问题。”
此外,为防止“开墙打洞”出现反弹,朝阳区将对街道控置新增情况进行严格考核,依托网格化管理加强点位监督,在治理后的点位加装监控探头、增设沿街护栏、实施绿化美化,形成一层公共保护屏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随手拍、随上传等方式创新监督举报激励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城市病治理,对于率先发现“开墙打洞”行为的居民,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