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结果出炉——
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下降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婷)近日,北京市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出炉。调查结果显示,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呈现下降趋势,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大幅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公共汽车出行比例持续下滑。
北京综合交通调查每四五年进行一次。此次调查收集全市范围内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交通方式、乘车路线和交通费用等信息。由于第五次综合交通调查需为交通“十三五”规划服务,因此2014年就启动了数据采集。
六环内工作日人均出行次数下降
根据调查结果,2014年六环内工作日常住人口出行总量为4445万人次,出行周转量为36005万人次/km,较2010年增加14.7%,年均增长率3.5%,较“十一五”期间增速大幅下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导致出行需求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调控措施初步发挥作用,人口增速放缓;互联网及现代通信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职住分离状况略有好转,出行距离增速放缓等。
六环内工作日常住人口平均出行距离增长放缓。数据显示,2014年六环内工作日常住人口平均出行距离8.1km,四年仅增长0.5km,而“十一五”期间共增长1.6km;2014年工作日每日人均出行次数为2.75次,相比2010年下降2.5%。
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呈现下降趋势
调查结果显示,小汽车出行比例首次呈现下降趋势,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大幅提高。
一方面,截至2014年年底,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527公里。自2010年以来,运营里程共增加了191公里。地铁线网四通八达,吸引客流猛增。2000年以来,轨道交通线网全年客运量从4.3亿人次增至34.1亿人次。
随着小汽车摇号政策的出台,汽车的保有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工作日日均行驶里程仍达41.5公里,属于高强度使用。
另一方面,公共汽车客运量呈逐年下滑趋势,公交线网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五环内,想在500米内找到一座公交站,成功率在88%。大部分线路过于集中在干线走廊上,重复系数高达6.7。而且如果选择乘公交出门,乘客往返车站加上候车和换乘时间,就占到整个旅途时间的35%。
分析认为,“出行距离过远”是不选择自行车出行的首要原因,公共交通经济快捷是次要原因,出行环境差、体力消耗也是公众不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原因之一。
平均出行距离
年份 距离
1986 5.2公里
2000 5.8公里
2005 6公里
2010 7.6公里
2014 8.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