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回龙观规划首条自行车“高速”
全程无机动车穿行无红绿灯 回龙观到上地先建6.3公里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陈斯)记者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了解到,日前,北京市正在研究试点建设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联系起回龙观、上地、中关村等区域,该路将横穿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让两个区域建立起更便捷的交通关系。
从回龙观到上地这段6.3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线将先期进行建设,为居民选择新的通勤方式创造条件。
回龙观居民10公里距离出行难
回龙观有近两成居民在中关村上班,超过16%的人在上地工作,而开车堵、地铁挤是人们出行的常态。拟建的首条自行车“高速”路,就是想解决这些人10公里左右的出行难问题。
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对于“堵城”3个最常见的解释是——设施不足、人口密度大和职住不平衡。而回龙观居民从事IT行业的特别多,就业集中在上地和中关村一带。
由于联系居住地和就业地的交通设施不足以满足需求,特别是京藏、京新两条高速公路形成天堑,使得高速公路东西两侧的联系太弱。
自行车“高速”兼顾通勤休闲
如何在清河组团中连接起回龙观和上地?规划提出,在这个区域建设起一套完整的骑行系统,建设连通从回龙观出发,经过上地,到中关村的自行车专用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设置自行车骑行驿站,用于解决途中休息、修车等问题。
自行车专用道更像是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市规划院提出了这样的设想——自行车“高速”将从体育公园开始,南行至龙旗购物中心后继续往南,一公里后向西,穿越京藏和京新一路到达上地产业园。而从上地产业园,顺着现在的道路再向南,可以一直到达中关村。
另一条自行车“高速”前端将和这条并轨,并在前一条道路向西处分岔向东,抵达规划中的材料创新园之后向东南方向,到达清河区域,然后走五环辅路向西,最终在五环内会合,形成一个闭环。
“可以说,第一条线路是通勤型的线路,到上地的距离只有6.3公里,到中关村也不过13.9公里,非常适合骑行;而第二条线路穿越了很多绿化带,一共15.3公里,可以成为休闲型的骑乘路线。”相关负责人介绍。
全程无机动车穿行无红绿灯
自行车“高速”在北京虽然属于首次规划,但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早有实践。
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每小时15公里的正常骑行速度计算,早高峰时段骑自行车可能成为从回龙观到上地、中关村耗时最短的出行方式,尤其对于小区离地铁站有一段距离的居民来说非常方便。
同时,这种“高速”将是封闭式的,机动车不会穿行,而且中间没有红绿灯。虽然北京的气候环境对于骑行来讲不如欧洲城市那么舒适,但现在骑行作为一种时尚的运动和生活方式还是在北京的年轻人中蔓延开来,具备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了解,自行车专用道路的建设难度、成本将远低于普通的机动车高速公路,原本被称作“天堑”的京藏、京新两条高速也可以顺利上跨或者下穿。
目前,昌平区已经基本敲定,将先建设从回龙观到上地这段6.3公里的自行车“高速”路线,为居民选择新的通勤方式创造条件。下一步,市规划院将开始协调昌平、海淀两区进一步研究项目如何落地。文/记者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