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清晨5时42分,邹毅像往常一样更新了微博:“看北京周二清晨,空气质量一级优。#一目了然#”每天清晨,用手机对着窗外的天空拍一张图发微博,已经成为他三年多来的习惯。
“一目了然”始于2013年。邹毅从那时开始,每天早晨都会拍一张北京的天空,一年365天下来,蓝天雾霾一目了然。他在微博签名里说:“在高处飞,持之以恒做几件环保事情。2013年我把#一目了然#做得有意思了,2014年我把#一目了然#做得有意义了,2015年争取把#一目了然#做得有价值些。”2016年,他的“一目了然”仍在继续……
北京的蓝天和雾霾,不光牵动着邹毅的心,对所有北京市民也是如此。像邹毅一样晒蓝天或者关注雾霾的市民与日俱增。
2013年蓝天175天,2014年172天,2015年192天,2016年前5个月96天,比去年同期增21天……邹毅一年365天的连拍,让大家看到了北京的蓝天在增多。
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PM2.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89.5微克到85.9微克,再到80.6微克,逐年下降;特别是今年前5月,北京全市PM2.5累计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
除了PM2.5,去年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均比2010年有一成多的下降,特别是二氧化硫比5年前减少了近六成,这一指标在北方采暖城市中最低,与欧洲平均水平相当。
一个个详实的数据,见证了北京空气质量正在逐步向好。
蓝天增多的背后,是北京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在全国率先大规模推行燃气发电,大范围进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使全市的燃煤总量从五年前的2600万余吨压减到1200万余吨;在全国率先执行机动车新车和油品第五阶段排放标准,五年来淘汰了183.2万辆老旧机动车,在全国率先消灭了黄标车;五年来1370家污染企业退市,特别是近三年退出了1006家污染企业和一般制造企业;在全国率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在石化、汽车制造等行业进行企业环保技改工程,减排4.54万吨……
穆亮是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监察一科科长,作为一名大气治理的参与者,十多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每个施工现场、工业企业、餐饮单位、垃圾填埋场……日常检查早已成为家常便饭,赶上重污染时期,检查更是不分昼夜地进行着。两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立案处罚7000多起环境违法行为,处罚金额累计2.5亿余元,有力地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
大气污染治理,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去年本市又在全国创新性地定制了“专项责任清单”,共分为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执法协同等6部分管理事项,每一部分都明确了发展改革、环保等市级部门的职责分工,还规定了区级政府、街道乡镇承担的属地管理责任。
这张清单中,首次明确了牵头部门,强化其统筹职能,同时又逐条逐项列明市级各相关部门应当承担什么责任,相互之间职责分工是什么;区级政府、街道乡镇在某专项领域应承担哪些责任。通过“统筹+分工”,尽可能减少监管空白,避免推诿扯皮。此外,清单中还绘制了工作流程图,以市政府规范文件的形式固化了一些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履职必尽责,履职可追责。
大气污染治理,北京并不能独善其身。2013年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京津冀及周边七省区市为了共同的蓝天,联防联控共同治理大气。这两年,北京还与廊坊、保定开展结对治污实践,北京支持两市4.6亿元开展大气治理。目前治理成效初显,两市共减煤77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6000余吨。今后,这样的合作支持仍将继续。
专家点评
基于京津冀协同创新大气治污思路彭应登
北京近几年城市人口、能源消费、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也导致了新的污染排放量的增长。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艰巨的原有污染源的 “存量”减排任务,而且要应对新増污染源的“增量”减排挑战。此外, 大气污染防治既要考虑新、老污染治理过程中的“此消彼长”,又要防止已治理污染源的“死灰复燃”和小散乱污企业的“屡禁不止”。在这样复杂的情形下, 能达到北京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实属不易。
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清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加快,大气污染防治重心将向点多、量大、面广的分散点源和面源转移,污染治理的对象呈现出从大到小、从市区到郊区、从工业到农业、从单位作业到个人活动的特征。目前,农村地区的冬季采暖燃煤污染直排、城乡结合部地区“小散乱污”等问题仅凭常规的技术与管理措施是难以解决的,必须转向寻求更高层面的政策与规划措施才能奏效。随着投资相对较少、见效相对较快的先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逐步实现,大气PM2.5控制投入的边际效益已呈显著递减趋势,大气污染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北京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一个较漫长的攻坚阶段,只有通过创新减排长效机制,才能打破当前的瓶颈。
中央发布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在京津冀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这有利于北京市以更宽的视野、在更大的空间上,统筹考量、谋划解决产业疏解、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环境问题创造了良好区域条件。
大气环境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功能过多聚集,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助于从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此外,由于受南侧相邻城市的传输影响,北京南部的房山、大兴和通州的PM2.5年均浓度比北部的延庆、怀柔和昌平高出30多微克。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是减少城市之间污染传输影响的有效途径,也为北京实现PM2.5年均浓度下降的中、长期目标提供了长效的制度保证。
(作者为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