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码”本轮北京大暴雨

2016-07-21 22:01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气象专家“解码”本轮北京大暴雨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气象专家“解码”本轮北京大暴雨

新华社记者倪元锦

随着本轮降水接近尾声,北京市气象局21日发布称,受黄淮气旋北上影响,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市出现“大暴雨”,部分地区达“特大暴雨”量级。本轮降水雨势相对平缓,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总量大”“范围广”,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多年来罕见,降雨总量超过“7.21”特大暴雨。

“小时雨强”“最大单点”不及7·21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乔林说,对比2012年“7.21”特大暴雨,本次降雨过程中,尽管“全市平均降雨”和“城区平均降雨”两个指标,均高于“7.21”的170毫米、215毫米,但两次降雨呈现诸多不同点。

乔林介绍,首先,本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超过55小时,而“7.21”特大暴雨的对流性显著,持续近20小时;其次,本次降雨过程的雨势平稳,最大“小时雨强”56.8毫米/小时,显著弱于“7.21”时的100.3毫米/小时;此外,本次降雨过程的最大单点降水量是453.7毫米,小于“7.21”的541毫米(房山河北镇,水文站)。

据了解,本轮主要降雨时段在“19日白天”“20日凌晨至夜间”两个时段。数据显示,19日1时至21日8时,“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有362个站雨量超过100毫米,125个站雨量超250毫米,4个站雨量超过400毫米;其中最大降雨出现在门头沟东山村453.7毫米。

“最大‘小时雨强’在昌平花塔,19日8-9时降雨56.8毫米/小时。”乔林说,20日,北京市多站24小时降水超历史极值。全市20个国家级站点中,单站降雨量超历史极值的有9个,分别是观象台、霞云岭、大兴、房山、丰台、石景山、海淀、朝阳和斋堂。

精细化预报预警“保驾护航”

中国气象局19日11时,专门针对此次过程将Ⅳ级响应提升为Ⅲ级,专门启动风云二号F星加密观测。19日7时45分,北京市气象局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16时30分将Ⅳ级应急响应升级为Ⅲ级,20日11时30分进一步将应急响应级别升为Ⅱ级,并加强与在京和周边气象部门降雨天气过程的天气联防和会商研判。

针对此次降雨天气过程,北京市气象局采取“递进式预报、渐进式预警、跟进式服务”的方式,提供“分时段、分区域、分强度”的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

降雨开始前,18日17时,北京气象台通过电视、电台、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提示公众未来两天有明显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需做好防范。

降雨开始后,北京市气象部门密切监测和分析天气形势演变,及时预警,除两次升级“暴雨预警信号”,还及时发布分区“暴雨预警信号”“大风预警信号”,并联合国土部门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共发布各类预警信号、提示信息17次,及时通过电台、电视台、公交地铁移动终端、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手机短信、手机APP、门户网站、首都之窗网站群、官方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广泛发布预警和提示信息,累计发布约5300余万人次。

已步入华北雨季“主汛期”

业内人士指出,7月下旬,我国雨带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区,整个“华北雨季”的降雨通常集中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期间,俗称“七下八上”的主汛期。

最新天气预报称,7月下旬,北京市多冷空气活动,受其影响,多降雨天气;北京平原地区平均气温约为27℃(常年26.5℃),山区平均气温约为24℃(常年23.5℃)。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布和朝鲁接受采访称,根据最新海洋和大气监测结果、数值模式结果、统计模型结果,21-29日,华北降水偏多,但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北京地区降水22日减弱或停止,25日前后,京津冀地区将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局地可能出现大到暴雨。

气象专家提示,山区及浅山区应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诱发的山洪、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请公众尽量减少到上述地质灾害易发区活动;加强主汛期暴雨、雷电、强对流天气等灾害的防范;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河流、水库、尾矿库的巡查及排险和加固,以及旅游景区和建筑工地的隐患点排查;低洼地块要密切关注墒情变化,及时清沟理墒,保障排水通畅避免引发涝害;加强田间管理,以防日照时数偏少对果品养分积累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作者:倪元锦

猜你喜欢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