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至20日大雨,中心城区改造后的下凹桥区泵站在“大考”中过关。据悉,中心城区75座下凹式桥区的泵站改造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而昨日刚刚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则指出,下凹桥区的泵站改造将延展至郊区新城,同时,开展地下深层排蓄廊道研究,适时启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涝格局。
2020年实现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规划中提出,北京的防洪排涝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还没得到有效落实;目前中心城雨水管网和郊区雨水泵站标准偏低,与国家最新标准要求差距较大,提标改造任务依然繁重。规划蓄滞洪(涝)区建设滞后,防洪骨干河道部分堤防、闸坝仍未达标,防洪排涝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有待完善。
就此,规划中明确,将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结合城市开发、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启动重点功能区、开发区、社区、公园等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
到2020年建成区20%的面积完成海绵体建设,新建区海绵体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实现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地下深层排蓄廊道将适时启动建设
规划中提出加强城市排涝工程建设。按照雨水源头消减、过程控制、通道畅通的原则,落实国家规范新要求,全市新建改造雨水管道1427公里,实施郊区新城下凹桥区泵站改造,治理排涝河道265公里,新建蓄涝区17处;开展地下深层排蓄廊道研究,适时启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排涝格局。
此外,还将完善防洪工程建设。实施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骨干河道及中小河道治理,完成南海子、南旱河、宋庄等6处蓄滞洪区建设。积极推进永定河陈家庄水库前期工作。
京津冀水资源将联合调度
规划中明确,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围绕京津冀水资源保障、水生态水环境治理、防洪排涝等重点领域,加强协同发展。
加强水资源统筹调配。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积极推进将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完善应急供水工作机制。推进河北廊涿干渠与北京南干渠连通工程建设,共同提高北京新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供水保障能力。推动南水北调中线扩能和东线进京等外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加强水生态水环境合作,积极推动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全流域综合治理,优先推动永定河全线生态功能恢复,协同治理流域污染,尽早实现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实施密云水库上游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承德市60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研究建立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保护及农业节水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