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本市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牢记首都工作的重大职责使命,用历史的眼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拿出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松,奋发有为不懈怠,增强信心,保持定力,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自觉把北京的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当中,全力推动城市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详情】
【数据】
北京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改革创新活力。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上半年北京市经济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仍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7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4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详情】
【分析】
上半年北京经济发展呈现四大亮点
2016年已经过半。在刚刚结束的上半年中,北京市各界千方百计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经济发展运行平稳,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等四大亮点。【详情】
上半年经济关键词:去、治、进
2016年,“十三五”开局。伴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7月17日,北京市交出开局之年里上半年的成绩单。去、治、进,成为北京前6个月经济的关键词。【详情】
【解读】
北京上半年经济素描 解读“国计民生”
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为北京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做个素描?细分下来,桩桩件件都围绕着“国计民生”。【详情】
【原因】
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动能、新型产业、新业态等举措不断落地,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新成果也逐渐显现,一批尖端技术成为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球首个3D打印颈椎人工椎体产品获批上市、乐视发布无人驾驶汽车、东方百泰新药打破国外垄断局面……【详细】
■ 政府:坚持创新发展,再造北京产业新格局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北京市鼓励发展的高精尖产品目录(2016年版)》《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2016年版)》,在从“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进程中,聚焦“高精尖”,种好“白菜心”,为企业的调整转型,为企业的腾飞,提供风向标式的指引。【详情】
■ 高校:打造科技特区 北京建设21个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为服务“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及“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市教委启动“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通过在高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整体提升北京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水平,搭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详情】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加速集聚创新资源
■ 首都科技创新券实现小企业大梦想 京津冀有望合力推行
据北京市科委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北京市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突破4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万家,上市企业总数28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63家,北京市已经形成了“90后创业者”、“创业系”、“连续创业者”、“海外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群体。作为双创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政策,首都科技创新券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详情】
■ 企业:海淀中小微企业开领创新补贴券
日前,中关村海淀园正式开始向中小微企业发放协同创新券(以下简称“协创券”),今年将累计发放2000万元协同创新券,用于补贴企业购买研发创新服务或成果。注册在海淀区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在网上通过“海淀协同创新券平台”注册申领协创券,预计一万多家企业将受惠。【详情】
有序疏解 为产业发展减负
■ 对症下药破解“大城市病”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
“关停退出污染企业174家、疏解商品交易市场25家、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9.3%……”,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字,标志着北京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病破解和首都功能疏解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详情】
■ 北京提前一年完成污染企业退出任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精确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京津冀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记者19日获悉,北京年内将有300家一般性制造企业和污染企业退出,提前一年完成污染企业退出任务。【详情】
■ 昌平区“五箭齐发”疏解人口 促产业升级
“管人、管地、管出租房屋、管集体经济合同、管低端产业”,作为北京市5个人口综合调控改革试点区之一的昌平区近年来通过探索建立“五管”工作体系,在控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方面实现新突破。【详情】
【影响】
[深读新北京]科技创新如何支撑北京城市运行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之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专项”实施以来,北京市科委联合相关部门,立项支持了近140个项目(课题),以应用为导向,重点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核心产品研制、成果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提升城市出行运输效率、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形成应急救援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那么,科技创新与发展到底是如何支撑北京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的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