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北京动物园首次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动物的避暑降温措施:每天吃900斤西瓜、三种不同口味的冰块、冲淋浴、住空调房……不同种品的动物都有最合适的方式,安然度夏。专家提示游客,这个季节从开园到10点是观赏动物们的最佳时间段。
据北京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张耀华介绍,北极熊是极地动物,是动物园里最怕热的动物,“像九五年出生的北极熊乐乐,在夏季除了泡冷水澡,最有效的降温办法就是吃冰块”。为此,园里专门为它们配了小冰柜和特制的“水果冰块”。这种20斤重的大冰块有“原味”、“苹果粒”和“果汁”三种口味。每到暑期,动物园的饲养员们都会为动物朋友准备夏日食谱,让它们均衡膳食,随时吸取水分。在昨天曝光的动物“夏日食谱”中,记者注意到,防暑降温饲料包括:每日供应西瓜约450公斤;应季蔬菜25种,日供量约715公斤;青饲料3种(苜蓿、桑条、高丹草),日供量约2040公斤。而像熊猫、北极熊、棕熊等动物还会加餐绿豆、白糖及固体果珍饮料,补充营养物质。
除了馆舍内部环境温度调整,工作人员还在大象、马来貘的家中,安装了淋浴装置,气温升高,它们就能冲个凉水澡。此外,饲养员还会根据当天的温度变化,随时打开喷淋设备,对动物外运动场进行喷淋降温。
北京野生动物园专家提醒
动物温顺也伤人 安全距离少不了
暑期,不少家长带孩子去野生动物园参观,少不了和动物亲密接触。近十年间,经媒体公开报道的老虎伤人事件至少发生15起,已造成12人死亡。此外,2014年至今,仅在我国境内,大象伤人事件已经至少超过6起,而熊猫咬人事件至少发生了10起。为此,专家特别提醒,一定要科学接触动物,即使面对看似温顺的动物,也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迎面遇猛兽 抱头护喉管
北京野生动物园总工程师刘昕晨表示,在野生动物园游览时,不要向动物投掷物品等;即使是温驯动物,也不能打逗和恐吓;更不能从动物后面触摸它,以免被踢伤。
动物一般都有领地意识,一旦游人进入它的逃逸距离(攻击距离),就容易受到攻击。因此,游客一定要注意使自己尤其与猛兽保持警戒距离,突然遇到猛兽时,切不可把身体薄弱部位,如背部等暴露给猛兽。如果是与猛兽迎面相遇,就要双臂抱头,护住喉管,尽量减少伤害,并大声呼救。假如站在面前的猛兽一动不动盯着看,说明游人处于警戒距离,此时最正确的做法是一动不动地站立,不能弯腰低头,更不能逃走。
发情繁殖期 富于攻击性
刘昕晨表示,动物无论是否温顺都有防御本能,难免会采取过激的保护措施。即使是特别温顺的动物,比如孔雀、梅花鹿,羚羊、骆驼、雉鸡类,在发情期、繁殖期激素的作用下,也会变得富于攻击性。曾经受过人类伤害的动物也会有这方面的应激反应,形成攻击人类的印记。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副主任纪建伟表示,不要因为觉得某种动物温顺就放松警惕,比如大熊猫被归入食肉类,咬合力非常强,可以轻易咬断人的胳膊;小朋友比较喜欢的麋鹿等鹿科动物,在发情期曾经顶死过人;蜂猴等平常动作慢吞吞的,真急了也会咬人;鹤、鹭等鸟类的喙长而尖利,特别容易伤到眼睛。一些科普、自然作品认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很多时候,自我保护是动物的本能,所以大家要保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