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纸坊街道:打赢棚改战 5千余“蜗居”住户迎新家

2016-08-19 13:20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白纸坊街道:打赢棚改战 5千余“蜗居”住户迎新家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鲍聪颖)白纸坊街道是北京城中唯一沿袭元明建制,以“坊”作为区域名的地方,下辖144个小区,老旧小区占到138个。去年,白纸坊街道棚改列入了北京市2015年棚改计划。正在推进的白纸坊棚改,包括菜园街及枣林南里项目和光源里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9.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总户数近5500户,均创下西城区棚改历年之最,在北京全市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蜗居”棚户区 

居民热盼拆迁十余年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进屋就是床,出门见垃圾”,这句话可以说棚户区居民几十年来的“蜗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29公顷,涉及居民总户数近5600户,其中包括32栋简易楼、43栋危旧楼和3500余间各类平房,这些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老房子,几乎都存在着结构简易、房屋拥挤、居民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市政设施不齐全、设施老化等诸多问题。

几代人挤在一处“窝棚”里,周边高楼林立,自家却终日见不得阳光;面积狭小,卧室、客厅,甚至连厨房都挤在一间屋里,根本无法区分开来;冬天烧煤取暖、做饭,家里更是经常搞得乌烟瘴气……住在白纸坊菜园东里的康连梅一家,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过就是半辈子。

和康大姐一样,居民代表岳凤芹也已在白纸坊棚户区住了近30年,据她回忆,此次政府改造棚户区之前,坊间常有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代表”来到胡同内了解情况,并不时透露出拆迁的消息。10余年过去了,每次都没有下文。居民们清楚,白纸坊棚户区面积大,产权结构复杂,开发商即便真有心改造,也是能力所办不到的。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居民们通过市长信箱、城市热线等等方式将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层层反应,“宜居”成了棚户区居民共同的梦想。

党员探房小分队打前站

党支部建在棚改项目上 

面对居民的热盼,北京市、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筹措推进棚改工作进展。2015年6月10日,随着“房屋征收暂停办理事项公告”的张贴,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为了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为棚改工作保驾护航,西城区委坚持高规格配置,将党支部建在棚改项目上,统筹协调棚改工作。2015年8月,西城区成立了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临时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20个党小组,做到了党组织在棚改项目上的全覆盖。白纸坊街道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不仅抽调百余优秀机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投入到棚改项目中,还积极动员地区党员群众,全力配合,成了助力棚改项目的稳步推进的有生力量。

棚改,点燃了大家乔迁新居的希望,但是如何以党组织为引领,让棚改这一“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是摆在白纸坊街道党工委的一个难题。

在光源里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会议室内,项目联合党支部第七党小组长满毅指着几张流光溢彩的“光源里未来”效果图说:“棚户区改造完成后,这里将拔地而起一片新楼群,现代时尚,和现在破落样儿不可同日而语。”在满毅手指的另一侧,是“光源里现状”的几组照片。照片里,巷道拥挤,污水横流,电线横七竖八,满眼私搭乱建……俨然一个“城中村”。

政策宣讲、入户征询、协调审议……自2015年6月光源里、菜园街及枣林南里两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以来,满毅和党小组其他13名党员加班加点,日夜忙碌着。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命令。“首先要全面了解居民需求。”满毅说,“我们党小组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进每家每户,开展对居民的征询和评估工作。那段时间正值酷暑高温,工作量大、时间长,有的同志中了暑,但大家都没有因身体状况而退缩。”

党员们的耐心讲解让居民们知晓了政策,也协调理顺了与评估公司间的关系。征询结果显示:项目区域内96.04%的住户都要求对房屋进行改造。从各党小组征集的建议中,临时党委还梳理出10个方面、共40余条居民意见,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方代表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反复修改并审议通过了棚改项目补偿方案,确保了棚改各项工作严格按进度和时间节点平稳推进。

白纸坊宏建南里,是一个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居民大院,这里住着的395户居民,大都已过花甲之年。最近有个难题让他们挺犯愁——找周转房。

社区党委书记贺来凤和第四党支部的成员,这时候站了出来,他们组成“探房小分队”,就在棚改现场简陋的传达室里,大伙儿每天到这儿碰头,找房源、筛房子,替群众跑腿,帮大家把关。而且公布手机号,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诉求。

住户们相中的房子,党员先去踩点,核实房屋面积、楼层、朝向、装修质量、租金等与介绍的相一致,再通知居民去看,免得大伙白跑腿。

宏建南里一楼住着70多岁的老两口,身体都不硬朗,家底也不宽裕。经过反复筛选,老两口看中了开阳里三区一套两居室。探房小分队成员蹬上自行车直奔开阳里。那套房确实是低层,南北通透,60多平方米,月租金4300元,样样不虚。就这样,老两口高高兴兴搬过去了。

在广大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白纸坊地区重点棚户区改造项目于2016年2月18日正式启动预签约工作,棚改区全体党员无一掉队,全部带头签约,实现了当初不当“钉子户”的郑重承诺。“美景近在眼前,未来的家园能让居民的居住环境真正‘有提升,有改善’,有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为此我们付出再多心血和汗水也心甘情愿。”满毅说。

签约率近98% 

5千余住户告别危房迎新家

棚改过程中,住户最关心的就是公平问题,白纸坊地区的居民,10几年来历经数次改造,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所以从一开始对此次棚改也是心存疑虑,有的居民也对补偿抱着很高的预期。随着工作的推进,居民逐渐发现,此次征收项目似乎与之前印象中的感觉有些不一样。

从2015年6月10日张贴第一张公告至今,每个时点,每个环节,大张小张的公告、公示、通知贴满了胡同和院墙,只要和居民有关的,居民关心的,全都贴出来,而且很多还是提前告知,让居民心里有数,早做准备。

据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工委办事处主任周沫介绍:此次棚改项目,我们在法定公开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彻底做到了三个公开到户,也就是调查结果、预分方案、实际补偿结果全都公开到户,特别是结果公开,不仅通过张贴主动公开,居民还可以通过申请公开,街坊邻居各家情况,精确到每家每户分别拿了多少钱,分了多大房子,都一目了然。

周沫表示,棚改拆迁涉及到的是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居民一辈子的大事,居民有疑惑、有意见建议我们都理解。讲到这里,周沫还给记者分享了一个棚改过程中的小插曲:大约在去年年11月,补偿方案公示没多久,一张巨幅大字报出现在棚改区醒目位置。内容是“政府欺骗百姓,百姓拒绝棚改”,并附有一篇声讨檄文,例数了棚改的“七宗罪”,同时还公示了反棚改百姓维权微信号。发现此情况后,我们立刻着手调查。发现写大字报的是一名企业退休领导,写声讨檄文的是某大学教授。两人一直是社区的意见领袖,追随者众多,若不及时处理肯定会影响工作开展。我们安排工作人员拜访两位老人,进行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我们组织召开了由政府、征收公司、反棚改居民等多方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老教授慷慨激昂的表达着对政策的不满。最终我们发现他对政策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们现场对他们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了解读,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沟通结束后,老人说道:原来政策这么好,以后谁要反对棚改,我们第一个去做工作!”后来,老教授就带头排上了队,他还成为了第一个签约的居民。

据悉,仅仅在2月18日启动预签约工作当天,居民签约率就达到了68%,这样的签约率在全区、全市来说都是相当高的。在广大居民、市区各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棚改指挥部的共同努力下,3月3日光源里项目率先达到85%签约比例,3月9日,两个项目双双达到生效比例,棚改项目于3月19日正式启动征收。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共计签约居民5343户,均实现近98%的签约率。

链接·棚改区未来规划

占地近30万平方米的白纸坊棚改区回迁项目叫融悦城,地处南城核心二环内,南至白纸坊西街,北至枣林前街,西至菜园街,东至白广路。

融悦城以板式设计为主,共20余栋住宅楼,分一居、二居和三居,户型在设计上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家庭采光通风,起居室多在景观的一侧。一居室在50至60平方米之间,两居室60至80平方米之间,三居室在80至125平方米之间,有多种户型供居民选择。

社区有着更全面的养老理念,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交通设施,更成熟的商业配套以及周密的安保系统。

交通,社区附近有地铁4号线和7号线,完备的交通路网出行方便。

教育,周边有白纸坊小学、西城区实验小学、六十六中,而且社区内还配置了幼儿园和小学。

医疗,社区紧邻宣武医院、广安门医院。

休闲,周边有大观园、崇效寺、金中都遗址公园等文化古迹。

社区内将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体系。全程无障碍道路,保证老人出行畅通无阻,无障碍电梯设计为担架、轮椅提供便利。

责任编辑:张佳文(QN00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