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鲍聪颖 通讯员 曹蕾 孔明)不久前,毗邻天安门的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在辖区内腾退出万平米地下空间。经过广泛征询民意,目前,街道已将其中的一部分区域用来建造便民服务氧吧,方便居民存放自行车,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环境治理效果。
在老旧小区经常会看到无主自行车“横空挡道”,不仅影响环境和居民的正常出行,甚至带来消防等隐患。在近年来西长安街街道开展的“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活动中,居民们多次反映这一问题。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街道将地下空间的整治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
近日,西长安街街道在和平门小区实施“有奖置换”,引导居民将废旧自行车换成慈善超市购物券,消除隐患,让社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同时,街道还将小区地面上的老旧自行车棚拆除,改造为居民活动场所,并将之前腾退出的地下空间开辟出专门的自行车存放处。
“这次地下空间的清退整治,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唤醒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因此工作进展很顺利,群众很支持。”街道工委书记田巨德表示,不仅这次清退整治工作的启动源于居民的意见建议,清退后怎么使用这些空间也是群众说了算,这样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获得感。据介绍,在清退的同时,街道综治办联合相应社区党委牵头,通过党员会、议事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就如何使用清退后的这些地下空间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
眼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工作才刚启动,但是街道就如何利用这些地下空间已经有了方向——“还地于民也要居民说了算”。田巨德告诉记者:“居民们没想到自己的参与能够被街道重视并采纳,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主人翁意识的真正树立也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居民自治创造了条件。”
截止目前,街道已经在地下空间开辟出4处自行车停放点,面积近2000平米,预计可停放400辆自行车。同时,街道还特别安装了芯片防盗门、24小时监控等安保设备,修缮坡道,为小区居民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