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民政局、市老龄委主办的2016年度北京“孝星榜样”评选近日正式启动,今年不仅将要命名2000名“孝星”,还要在此基础上评选出60名“孝星榜样”。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至今,本市已命名5.5万名“孝星”。
“现在养老问题形势严峻,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启动仪式上,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在致辞中提到,这次的孝星评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改革,为全市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据介绍,“孝星”的命名范围覆盖北京市辖区内的居民和驻京部队官兵、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村)委会,“孝星”命名的条件涵盖家庭孝老、行业助老、社会敬老、孝道传承之家、敬老和谐社区、敬老模范单位等方面,事迹特别突出且群众认可。不过,专业养老机构不在参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5000名“孝星”中推选出10名“孝星榜样”,今年“孝星榜样”的类别有所拓展、数量有所增加。在评选机制上,今年将在2000名“孝星”的基础上评选出六大类“孝星榜样”,分别是家庭孝老之星、行业助老之星、社会敬老之星、孝道传承之家、敬老和谐社区以及敬老模范单位。每类“孝星榜样”均为10名,共60名。
此外,2016年度北京市“孝星”暨“孝星榜样”命名活动在宣传推广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李红兵副局长对首次组织的“孝星”宣讲团活动进行介绍,宣布“孝星”宣讲团活动的正式启动,并且由“孝星”代表、中国首位盲人女调律师陈燕作为“孝星”宣讲团的首位宣讲人分享她特别的“孝星”故事。
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达到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人人讲孝、人人行孝、人人争孝的目标,市老龄协会将在10月敬老月举办“爱老孝老、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号召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单位、个人都参与到“爱老孝老”的行动中来。